銀行間錢荒的正常與非常 Shibor大漲交易員吐槽
Shibor大漲、交易員吐槽缺錢,資金面趨緊之下貨幣政策走向再引關注
6月6日,“二戰”諾曼底登陸戰之日,眾多銀行間市場交易員卻在這天遭遇滑鐵盧,當天的銀行間市場似乎陷入了“打光子彈”的窘境。
當天,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隔夜利率罕見大漲135.9個基點至5.98%,同一天,農業發展銀行(下稱“農發行”)金融債發行流標。事實上,銀行“缺錢”的戲劇性表現不止于此。市場傳聞,三家股份制銀行陷入資金拆借的三角債。
盡管《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相關行獲悉,上述說法仍待證實,但銀行間資金“脫水”可見一斑。銀行何以“錢荒”?補繳準備金、外匯占款趨降、資本監管升級等因素是市場給出的普遍分析。而本報記者發現,目前的資金面趨緊同樣發生在資本市場。當一些分析師還在糾結A股縮量所為何圖時,本報記者統計發現,股市自5月20日起資金連續呈現凈流出。本周前四個交易日,兩市出逃資金超過384億元。
當悲觀者開始擔心整個市場流動性的時候,亦有大行上海分行交易員告訴本報記者,問題沒有想象的嚴重,“這種兜賬的情況每次季末、年末都會發生一下,今天只是季末效應的提前。”
在美國“QE何去何從”討論日漸升溫的背景下,中國貨幣政策仍在相機而動,公開市場本周實現凈投放1600億元。
焦躁的交易員
從5月中旬以來,受季節性的財政存款上繳影響,大量資金從商業銀行流出,銀行間資金面不斷抽緊,隔夜利率從最初的2.1%沖破3%,月底漲至4%。
進入6月份,市場打破了“月末因素結束后緊張格局會告一段落”的思維定式,各項資金利率繼續徘徊在高位,昨日,Shibor進一步狂飆,隔夜拆借利率暴漲近136個基點至5.98%,隔夜回購利率暴漲139個基點至6.13%,盤中一度漲至10%,創下了2012年1月中旬以來的新高。
“這幾天都很難熬,到處都是借錢,誰都沒想到會緊張成這個樣子。”多位銀行間交易員向本報記者吐槽。
Shibor是銀行資金拆借成本的晴雨表,其高企意味著銀行間資金流動的緊俏。焦頭爛額卻未影響交易員圈子的“段子傳播”,兩家股份制銀行“違約門”的傳聞在業內流傳,據稱,本周三,銀行A借給銀行B的大量資金到期,由于資金面過于緊張,后者未能借入足夠的資金履約;而銀行B之所以頭寸緊張,是由于借給銀行C的資金出現毀約。對于上述傳聞,本報記者昨天致電銀行A,并未獲得證實。該行總行對相關情況仍在進一步了解。
“這兩天的確出現了違約事件,許多交易員直到收市前最后關頭還在試圖借錢。”一位基金交易員告訴本報記者。
“事情沒那么嚴重,這類情況在季末、年末常有發生。”上述大行交易員向本報記者稱,并不是說銀行真的缺錢,只是暫時會出現某銀行未及時還上頭寸或者只是時間上的拖延,同業之間相互幫忙就過去了。
某種程度上,農發行可以算是本輪資金面緊張的“犧牲品”。昨日上午,農發行在銀行間市場發行了今年第10期金融債,期限為6個月,計劃募集200億元。盡管發行利率超過3.4%,較周三的二級市場金融債價格高出了15個基點,但依然遇冷,實際發行額僅為115.1億元。
一位農商行交易員表示,資金市場四面楚歌,收益率不斷上行,投資者對農發債的參與度不高,所以出現了流標。另一位券商交易員說,許多機構都在拼命填補自家的資金缺口,“這么一只200億元的債,哪里來這么多錢去買?”
農發債和國開債(國家開發銀行金融債)以及口行債(中國進出口銀行金融債)作為三大政策性銀行債是債券市場上除國債外最重要的利率品種,通常在發行和交易環節均相當順暢。此次農發債遭遇流標,為近年來所罕見。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