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私募債法規含混 吳江農商行發債4年被批違規
6月4日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網站刊登了《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關于江蘇吳江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違規發行次級債券有關情況的通報》(下稱“通報”),將吳江農商行4年前違規募集次級債的情況公布于眾。
通報顯示,吳江農商行在未獲得央行批準的情況下,于2008年11月18日私募發行4億元次級債券。除了未獲批準,該債券違規還包括擅自開展債券登記業務,并印制實物債券憑證;未在債券托管機構托管,由投資人自行保管;未組織承銷團,自行銷售。
“此事實際上凸顯了一個管轄權限問題,對于私募發行債券,以前法規上比較含糊,補充資本肯定要報銀監會,但對于私募是否還要像公開發行一樣需要央行批準的問題,2008年前,基本沒有私募發行次級債的先例,所以對銀行和地方監管部門來說,規則還很含混。”東部一位銀監權威人士對記者稱。
在他看來,現在隨著銀行公開和私募發行的資本工具增多,央行或意在通過此事來明晰規則,明確管轄權。
吳江農商行成立于2004年8月,是銀監會成立后全國第一家掛牌開業的農村商業銀行。截至2012年末,該行合并資產總額571.77億元,凈利潤8.71億元。目前該行正申請在上證所上市,處于落實反饋意見中。
認購者:蘇南多家農商行
對于吳江農商行該期次級債的發行,無錫農商行一位人士認為創新意義大于實際補充資本需要。他回憶稱,“幾年前,浙江有一家農村金融機構首次私募發行了次級債,我們江蘇地區的監管部門包括銀監和人行都很興奮,鼓勵大家創新資本補充工具。”
據記者查閱,這家首先私募發行次級債的銀行為浙江鄞州農村合作銀行,2007年,該行向當地25家企業和8家金融機構,定向募集發行了8年期總額4億元的次級定期債務,發行較為順利。
“當時(2007、2008年),例如江陰農商行,已經將發行次級債的長效補充資本計劃拿到股東大會進行討論。”上述無錫農商行人士稱。
在這種背景下,根據吳江農商行2007年年報,該行資本充足率10.23%,高于當時很多農信社和農商行,資本壓力并非很大。
在通過地方銀監局上報后,2008年10月9日,吳江農商行欣喜的拿到了銀監會批復。記者獲得的《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銀監復[2008]406號》文件顯示,銀監會同意“以私募方式發行以固定利率方式計息、期限為10年的4億元次級債券”,并要求發行完畢后一個月內向銀監會提交書面報告。
拿到批文后,吳江農商行馬上籌備發行,僅1個月后的11月18日,吳江農商行已完成債券發行,效率驚人。
“在當時,這個次級債大家覺得很安全,并不愁賣,主要是蘇南的幾家兄弟農商行進行了認購,都沒有向企業進行募集。”上述無錫農商行人士稱。
根據吳江農商行2008年年報,“定向募集對象主要面向江蘇省內的農商行,共有6家農商行參與認購,認購金額最大的達到了1億元”。
這次發行后,吳江農商行如愿拿到了江蘇省內農村金融機構首家發次級債機構頭銜,2008年末,資本充足率升至14.1%。
根據2004年頒布的《商業銀行次級債券發行管理辦法》,商業銀行發行次級債券應分別向銀監會、央行提交申請并報送有關文件,同時“銀監會對商業銀行發行次級債券進行資格審查,做出批準或不批準的書面決定,同時抄送央行。隨后央行做出批準或不批準的決定。”
“按照這個程序,央行應該是之前就否決了吳江農商行次級債申請,但為什么4年后,才發現該行違規發行次級債,令人費解。”上述無錫農商行人士稱。
私募次級債發行緩滯
“資本工具越來越多,對于私募型資本工具是不是都要報央行,現在到了一個需要明確的階段。”上述權威人士認為,此次央行披露吳江農商行違規,就意在對規則進行明確。
根據2012年年報,吳江農商行應付債券仍為4億元,上述次級債還處于存續期。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