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君安: 棄周期思維 擇成長邏輯
區間突破有待宏觀好轉
國泰君安證券認為,2013年以來,經濟增長持續放緩,GDP增速由2012年四季度的7.9%降至2013年一季度的7.7%,但考慮到目前投資、消費、出口依然穩定,在低通脹的背景下,貨幣政策偏松持續,經濟仍將平穩增長,弱復蘇趨勢延續,預計三、四季度GDP增速分別為8.0%、7.9%。資金流向企業的資金并未帶動制造業投資增長,企業對經濟信心不足,未來最重要關注點不是總量增長,而是轉型提振企業信心。
中國經濟在總量達到全球第二之后,潛在經濟增速放緩,經濟和金融各部門間的結構調整在加速,而結構調整將孕育投資機會。消費結構調整使得服務消費、網絡消費持續增長;出口的結構調整意味著機電和高新技術的提升空間不是在量上而是在質上,出口中不具備比較優勢的旅游、服務業則有提升和改善空間。
從資本市場的角度看,轉型期間傳統模式下定位周期階段的工具正逐步失效,系統性方向判斷的基礎仍然脆弱,難于形成一致性的方向認識。2100點到2350點的震蕩區間突破,需要更為明確的宏觀特征出現,而上述情況在三季度出現的可能性偏低。另外,市場風格的挑戰源于流動性環境會不會出現逆轉,而不是2010年時估值溢價的天花板壓制。資本市場規范化改革將強化企業競爭優勢,市場未來將更多體現企業層面競爭優勢,與宏觀指標關聯性將逐步弱化。這一變化也有利于支撐轉型相關領域估值提升。經濟周期從未消失,早期指標失去預警能力之后,滯后指標一旦變化,對市場預期的調整將迅速且強烈。國泰君安證券預期,這種方向性選擇可能在四季度出現,兩種方向的超預期都存在可能。一種情景是經濟增速大幅向上超預期;另一種是通脹向上或就業向下超預期,并誘發對增長可持續性的擔憂。
由于行業輪動及產業鏈驅動的配置方法逐漸不適用,國泰君安證券也將按照增長重新劃分行業。其一,過去高增長且2013年仍然高增長的行業,多集中在新興行業;其二,過去低增長且2013年預期反轉的行業,主要以中上游周期類為主;其三,過去高增長且2013年預期增長向下的行業,主要集中在早周期行業中;其四,過去低增長且未來還是低增長的行業。從配置上看,國泰君安三季度相對看好地產、建筑園林、通信、高端機械、農業;四季度或重回到高增長的行業包括:電子、傳媒、計算機軟件、食品加工、中藥、醫療服務、環保等。
成長依然是主旋律
國泰君安中小盤團隊認為,下半年要在轉型中尋找成長機會,策略是以事件主題為驅動,自下而上挖掘個股。該團隊建議關注一些市場重估領域,如生活用水品質、實驗室研發服務、城市軌道交通、應急調度中心、IT服務外包及精神疾病用藥等。此外,技術應用,如晶圓級攝像頭、智能眼鏡、ITO導電膜、液晶顯示轉移等也值得關注。
國泰君安證券金融行業研究員邱冠華表示,銀行股的下一次春天何時到來,取決于幾大因素:2013年銀行股第二次春天來臨需要具備四個條件:經濟企穩止跌、利率市場化政策已經出臺、同業監管政策溫和。其初步預計發生在三季度末四季度初,在此之前銀行股價仍上下兩難,以震蕩為主;建議耐心等待機會,精選個股戰略建倉。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