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資金走俏機構債券套息空間被壓縮
目前若僅做信用債,AA級及以下的信用債與交易所回購的資金成本之間,至多有200個點的息差,機構套息的空間明顯低于歷史均值。
債市風暴令債券交易規范逐步趨嚴,一些跨市場交易機構也悄然從銀行間市場轉向了交易所市場,令交易所資金“走俏”。據記者統計,同一期限回購利率在銀行間和交易所兩個市場的價差,目前最高已逾60個基點,而這,已明顯壓縮了不少交易型機構的債券套息空間。
交易所資金價格持續高于銀行間市場
今年以來,交易所資金價格持續高出銀行間市場。記者統計發現,以隔夜回購品種為例,2013年至今,交易所回購單日平均收盤利率為3.11%,高出同期銀行間市場同品種逾60個基點。
這種情況在5月依舊加劇。數據顯示,本月以來,交易所隔夜回購單日平均收盤價為3.51%,而同期,銀行間市場隔夜回購的日平均加權利率僅為2.82%,兩者價差高達69個基點。
以往,同期限品種的資金價格,兩個市場間的利差一般較小,對此原因,業內人士認為是多方面共同刺激所致。
一是由于機構對交易所債券和資金需求增多。北京某債券基金經理告訴記者,由于銀行間市場監管趨嚴,如基金專戶等機構被禁止銀行間市場開戶,其只能投資于交易所債市,令其對交易所現券和回購的需求增多。
其次,近日上交所和中證登共同制定了《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及登記結算業務辦法(試行)》,也將增加交易所資金需求,推升資金價格。
來自申銀萬國研究所的觀點認為,此前交易所也曾推出股票約定式購回,但由于約定式購回對融入的資金用途有嚴格限制,而且客戶必須將股權過戶,有較高的交易成本,因此業務開辦以來融資需求并不高,而股票質押式回購取消了上述限制,未來將增加對交易所的資金需求。
此外,隨著近期股市回暖,也增加了機構在交易所融資的需求。因此,在上述多種原因的共同刺激下,近期交易所回購市場的成交量也大幅增加。財匯數據顯示,5月份以來的交易所隔夜回購日均成交金額為1816.79億,較4月增加近2成。
機構套息空間低于歷史均值
“就目前來看,若僅做信用債的話,AA級及以下的信用債與交易所回購的資金成本之間,至多有200個點的息差,機構套息的空間明顯低于歷史均值。” 東方證券固定收益部執行董事孫志鵬告訴記者。
盡管如此,其風險和收益也是成正比的。業內人士指出,這種套息交易只有在信用債風險可控和資金成本較低的情況下,才較為安全,產生的收益也相應越多。但在目前情況下,機構在交易所的套息空間也在收窄,因為資金價格成本正在逐步走高。
按昨日的資金價格計算,交易所回購的隔夜品種收于3.71%,而銀行間市場上隔夜回購的加權平均利率僅為3.05%,兩者相差66個基點;而交易所7天回購利率為3.89%,銀行間為3.71%,利差為18個基點。業內人士指出,未來隨著交易所資金的需求加大,交易所資金價格將繼續走高,機構的套息空間將繼續收窄。
資料鏈接
套息交易
所謂的套息交易,是目前流行的債券杠桿模式,是指債市交易性機構通過質押式回購,重復質押債券,利用債券的票息來覆蓋資金成本,并以此盈利的一種杠桿模式。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