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次級債十年注腳 今年3250億元升級版啟航
自2003年次級債被允許計入附屬資本以來,十年間發行量已超過萬億元。然而,隨著中國版的“巴塞爾”于今年元旦正式實施,帶有贖回條款的舊版次級債走向了末路。去年最后兩個月僅發行了1275億元次級債,今年以來,僅有一期次級債完成發行,阜新銀行2億元的次級債或許將給這段不長的歷史劃上一個句號。銀監會此后批復的次級債發行計劃中,均要求帶有減記或轉股等條款。
帶有減記條款的升級版次級債,目前已成為了各大商業銀行追逐的新寵,今年以來包括四大行在內共有六家銀行提出了減記型資本工具發行計劃,共涉及3250億元規模。中國銀行業在資本饑渴癥的“尋醫”道路上,仍在繼續摸索。
五大行
年均資本缺口達4000億元
《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于今年1月1日如約實施,各大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應聲下滑。
在《銀監會關于中國銀行業實施新監管標準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新標準實施后,正常條件下系統重要性銀行和非系統重要性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分別不低于11.5%和10.5%。若按照這一要求,平安銀行10.17%的資本充足率低于非系統重要性銀行的標準。而如果以系統重要性銀行標準來看,新增浦發銀行(11.14%)、華夏銀行(10.8%)、招商銀行(11.41%)、興業銀行(10.79%)、光大銀行(10.88%)等5家銀行不達標。
不過,好在《指導意見》給各銀行提供了過渡期,雖然新資本監管標準自今年開始執行,但“系統重要性銀行和非系統重要性銀行應分別于2013年底和2016年底前達到新的資本監管標準。”
雖然仍有最長四年的過渡期,不過各家銀行面臨的資本缺口不容小覷。日前,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士余撰寫署名文章稱,“如果5家大型商業銀行保持現有的增長水平和內源融資比例,2014年將首次出現資本缺口405億元,2017年資本缺口累計將達到1.66萬億元;如果利潤在現有水平上下降30%,則資本缺口在2014年達3836億元,在2017年則累計達2.82萬億元。”那么以此推算,未來四年五大行年均資本缺口將至少達到4000億元。
記者根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過去5年我國商業銀行共發行了8775億元的次級債,次級債在我國銀行業外源性融資方式中占據的比例高達66%。
對于此前發行大量次級債的既成事實,資本新規采取了新老劃斷的辦法,2013年1月1日之前發行的次級債雖然可計入監管資本,但按年遞減10%,此后發行的不合格資本工具不再計入監管資本。按照這一規定,僅因過去5年發行的8775億元次級債逐年遞減,我國銀行業就要面臨每年877.5億元資本缺口。
阜新銀行
發行“最后的次級債”
隨著資本新規將帶有贖回條款的次級債視為不合格資本工具,這一我國銀行業高度倚重的外源性融資工具或將淡出歷史舞臺。而回顧過去,次級債作為商業銀行補充資本的工具也不過十年歷史。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