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牛市5券商發行過千億 國開證券企業債稱王
當IPO面臨“寒冬”,債券市場的春天卻已然到來。
去年開始,各家券商紛紛布局債券發行業務。所以,2012年顯然是債券大牛市。國開證券依靠其大股東的背景在債券市場旗開得勝,而中信建投、國信證券等券商也以極其迅速的反應能力將目標瞄準了債券。
債券牛市國開證券當道
當IPO呈現疲態的時候,另一股力量已在爆發。
據Wind數據顯示,從2012年1月1日截至今年5月20日,74家券商共承銷1726個債券項目,實際募集資金合計達21.39千億,若以平均1%的承銷費率計算,213億將納入券商口袋,遠遠甩開IPO承銷收入。排名前十的券商債券承銷規模總額共計高達12.8千億,占投行承銷債券總規模的59.83%。
從承銷數量排名看,去年以來截至今年5月20日,債券發行家數最多的是中信證券,承銷家數達198家;國開證券依靠大股東的優勢奪得第二,中信建投位列第三,分別承銷107個和102個債券項目。
從債券承銷規模來看,承銷規模共計上百億的券商有三十五家,占比超過47%。而債券發行規模超過千億的有中信證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國開證券和國泰君安5家券商,其中,中信證券承銷債券發行規模達到3156億元,遠超出第二位中金公司1238億。
值得關注的是海通證券,盡管與宏源證券一樣承銷債券項目49個,但是以超出后者兩倍的承銷金額排在第六位(973億元),以61億的距離之差小步緊跟擁有92個項目的國泰君安。
同時間段內,券商發行的1726個債券項目中,企業債有839個,規模達到9240億元,占比43.1%。
在企業債項目中,國開證券以總承銷90個項目的成績排名第一,且927.67億元的發行規模奪得企業債市場頭籌;國信證券與中信建投總承銷家數分別是58家和48家,以616.83億元、533.6億元位列第二第三;中信證券與中金公司以202.67億元與155億元只位居中上游,兩家老牌券商以發票據、短期融資券為主。
某券商固收部門人士認為,企業債的發行跟國家政策有關,因國家要提高直接融資的比重,企業債每年發行的規模都將是一個上升趨勢。
“以前人們更多去關注股票的市場,而對債券的市場關注不夠,因為做債大多面向機構投資者。IPO不同,它是全民炒股的時代,所以每一個IPO被放大得非常夸張。”上述券商固收部門人士對記者說。
IPO哀嚎一片
縱觀這幾年的IPO市場,“滄海桑田”之感油然而生。從2009年IPO重啟以來至今,IPO熱度的曲線走完了“山丘”的形狀,又回到了暫停的狀態。
2009年,中金公司與中信證券兩個老大牌券商,首發IPO項目均不超過5個,但卻分別攬得承銷保薦費10億、6.75億,穩坐IPO市場一二名。而平安證券與國信證券兩名后起之秀,首發新股均13家,以3.83億與3.66億位居三四名。其他券商IPO承銷項目不多,但亦嘗試,以探“深淺”。
一年后,IPO項目如雨后春筍涌現,IPO承銷家數突破雙位數的有十家,其中,前五名券商更是集中猛烈火力,有二十個以上IPO項目。平安證券與國信證券則分別有38個、36個,分別入賬19.9億元與13.5億元。過去突破億元IPO收入的僅13家,一年后數字翻番,共33家。
2011年,強弩末勢,平安證券與國信證券盡管穩坐寶座,但也略顯疲態,承銷保薦費用下滑至16.6億和12.5億。從承銷保薦費用來看,一小波中小券商殺進“前十”,海通、光大、民生、廣發與安信分別以6.4億、4.4億、4.2億、4億、3.5億的緊咬態勢,名列5-8位。至此,南方派系券商已迅速崛起,前十中占據八席。
若說2010年是夏天,2012年則是投行的冬天。據Wind數據顯示,2012年,只有39家券商承銷153個IPO項目,實現IPO承銷收入54.6億元;與2011年同期132.1億元相比,劇降一半以上;與2010年156.5億元相比,更是天壤之別。投行大佬的座次面臨重排:平安證券IPO收入大縮水,下滑74%;國信證券與中信證券站在第一、第二,卻仍不敵“萎縮”事實。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