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冰封企業境外發美元債 低成本受熱捧
在境外IPO融資遭遇相當長冰封期的同時,在全球執行超低利率的大環境下,越來越多的中國內地企業選擇到境外發行債券。僅4月9日至5月8日,“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3個石油企業的簡稱)就已經在境外發行了總計95億美元的美元債券,另外還有一些民企也紛紛踏上了境外發債之路。
早在今年3月底,摩根大通亞太區投行部副主席、中國區CEO方方就稱,今年上半年中國企業境外發債會成為一種熱潮。而在近日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方方更是表示:“現在這個市場的熱度比預期的還要高,越來越熱鬧了。”
美元債券受追捧
據方方介紹,截至5月中旬,摩根大通今年以來已幫助18家內地企業發行美元債券融資超過170億美元,涉及的企業不僅包括“三桶油”這種大國企,還有旺旺這樣的民營企業。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美國國債收益率以及美國國內融資成本呈上行趨勢,但中國企業境外發債的成本則是日趨降低的。
以“三桶油”中的中石化和中海油為例,兩家公司的評級類似,穆迪給予的評級均是Aa3,但兩家公司的同期限債券利率卻因發行時間點不同而存在細微差異。
中石化4月18日發行的3年、5年、10年、30年期的利率分別是1.339%、1.902%、3.193%、4.289%;而中海油5月2日發行的四種期限利率分別為1.245%、1.847%、3.179%、4.339%。而在中石化和中海油之前發行美元債券的中石油,評級略低,發行利率也稍高。
方方表示,出現發行成本越來越低的情況是因為境外投資者對中國內地債券的需求和認可度在逐漸提高。盡管利息水平很低,但境外投資者認為根據中國內地企業的規模和評級,這樣的利息水平仍然具有很強的吸引力。而且國際投資者有一個認識的過程,從近來中國企業發行債券的認購情況來看,境外投資者對中國企業發行的債券的信心也越來越強。
“一家美國機構投資者對中海油的美元債券下了8億美元認購‘訂單’。你可以看出境外投資者的需求規模,他們的訂單有時候大得驚人。”方方說。
但一家美系外資行分析師對本報記者表示,中國內地企業境外發行債券的收益率仍然是要高于同等級的境外企業的融資成本。“因為中國內地企業的信息公布機制仍然有待完善,包括宏觀經濟數據的公布都不是特別透明,投資者會要求有一個風險溢價。因此相對而言,中國內地企業境外發債的成本要比同級別境外企業要高。”上述分析師稱,尤其是對于中國內地的民營企業,境外投資者要求的債券收益率可能會更高。
不過摩根大通作為聯席主承銷商和獨家信用評級顧問在5月初為中國內地民營企業旺旺發行的一筆6億美元債券,其5年期利率只有1.875%,比中石化5年期債券還低27個基點,比中海油同期利率僅高28個基點。
發債主體多元化
除了中國內地企業的投資級債券在境外受到投資者關注,方方認為境外投資者對于中國內地企業發行的高收益債關注度也非常之高。
目前在境外發行高收益債券的中國企業大部分是房地產企業,而機構投資者需要多樣化配置,所以對其他行業企業的高收益債有較高需求。“因為目前市場上的發行主體以房地產企業居多,投資者對其他行業如工業制造企業、消費零售、基礎設施和建材企業的高收益債會更加感興趣。”方方表示,這主要與低息環境下,美國高收益債市場呈現低收益特征相關。
巴克萊高收益率指數顯示,目前10年期高收益債的收益率不足5%,這幾乎等于2007年美國10年期國債的收益率水平。
與美國企業發行的高收益債相比,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高收益債則可以提供更高的回報率。以中國內地的房地產企業佳兆業為例,該公司繼今年1月在美元債市場融資5億美元以后,今年3月再次發行了5.5億美元的債券,票面利率為8.875%,認購額高于100億美元,受到市場投資者的追捧。
而從年初至4月份,亞洲新發行的高收益債券已經從市場中募集到181億美元的資金,遠超2010年全年創下的162億美元的前紀錄。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