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重啟央票申報需求 貨幣政策放松預期或落空
據媒體報道,進入5月短短數日,歐洲、澳洲央行先后降息,在中國經濟復蘇緩慢背景下,市場多揣測中國貨幣政策是否也會步其后塵。不過從今日中國央行公開市場時隔近一年半后重啟央票申報需求來看,包括降息在內的政策放松可能,或僅是鏡花水月難成真。
業內人士認為,不論明日公開市場央票是否發行,央行此舉明確釋放出繼續合理調控流動性的意圖,以回籠人民幣升值等導致的過多資金流入。另外,僅憑央票是否重啟,目前還不能斷言貨幣政策就此收緊,不排除增加調節工具,而仍維持政策中性的可能。
業內人士周三透露,在時隔近一年半后,中國人民銀行公開市場首次重啟央票申報需求,期限三個月;同時仍保留了28天期正回購這一回籠流動性的操作工具,近期一直報而未發的逆回購需求則引退。
對央票需求重啟,廣發銀行資深交易員顏巖認為:“看來央行是要繼續之前的回籠操作,至少政策方向是不會主動放松的。”
上周日午后,市場曾一度盛傳中國央行可能于當日宣布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并下調基準利率;并有分析指出,此舉是為應對中央政治局此前提出的“穩住宏觀、放活微觀”的精神。中金公司報告也指,經濟增長下行風險,以及債市監管風暴對地方融資平臺擴張限制,加大貨幣政策放松壓力,但短期內明顯放松可能性小。
在公開市場意外傳出上報央票需求消息后,反應靈敏的人民幣利率互換(IRS)市場早盤應聲上漲,幅度約2-3個基點;現券市場則賣盤有所增加,收益率隨后有微幅上行。
“央票可能重啟啊。”北京一銀行交易員解釋IRS上漲原因時如此表示。
另一銀行交易員指出,5月以來歐洲、澳洲央行先后降息,外部經濟體不斷出臺寬松政策,致中國面對的熱錢流入壓力增大。結合此前外管局發文加強外匯資金流入管理,是次重啟央票需求或和回收由此引發的過多流動性有關。
為防范外匯收支風險,加強外匯資金流入管理,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周日發布通知稱,外匯貸存比超過參考貸存比的各中、外資銀行,應在每月初的10個工作日內(初次實施應于2013年6月底前)將綜合頭寸調整至下限以上。
貨幣政策或仍注重數量調節功能
業內人士認為,就目前中國經濟形勢和此前官方言論分析,重新申報央票需求,在最大程度減弱貨幣政策放松的同時,仍不排除其維持中性,繼續以數量調節為主的可能。
北京另一銀行交易員也表示,央票作為公開市場操作的手段之一,和正/逆回購一樣可以調節市場流動性。而且三個月品種期限不長,可以說是一個比較中性的手段。
從全球經濟和貨幣政策的共性方面考慮,上海一券商分析師認為,央票需求的重啟,應只是針對海外流動性,“在全球放松背景下,中國不應該緊縮,所以只能是針對熱錢,重新筑池子。”
中國央行此前公布3月份新增外匯占款高達2,363億元人民幣,一季度月均增量超4,000億元,凸顯資本流入壓力沉重。不過隨著中國經濟增長弱于預期、監管層加大資本管制力度等因素,后期資本流入規模料自高位下降。
顏巖進一步指出,央票發行已缺席一年多,是次央票重新申報需求,對市場機構來說,相比同期限回購更有吸引力;具體到對市場流動性的影響,應該不大,因5/6月屬于季節性流動性緊張時期,預計央行即使重啟央票,在量上應有所控制。但債券收益率上行的動力更強,尤其是中短端。
雖然目前僅從報需求還不能確定明日三個月是否最后會重新“面世”,但就路透了解到的情況看,有部分大型銀行已有參與明日央票發行意愿,成行可能性很大。
央行公開市場最近一次央票發行是在2011年末。進入2012年后,公開市場一直未發央票,而僅使用正/逆回購來調節市場流動性。去年二季度末至春節前一周,則只滾動進行了逆回購操作,期限主要有七天、14天和28天,中標利率數月持穩。
央行公開市場周二進行了550億元的28天期正回購操作,中標利率持平于2.75%。上周公開市場正回購操作量與到期量持平。
公開市場一級交易商一般于周一和周三會上報本周的公開市場需求,具體包括正/逆回購和央票。如果某些操作未出現在需求名單中,就基本不太可能進行該項操作。今年春節后至今則僅進行了正回購操作,期限包括28天和91天,逆回購多詢而未發。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