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市系列窩案引發高層震怒 王岐山批示徹查到底
多位知情人士透露,債市的這一系列窩案,已經引發高層震怒。
據財新網報道,過去一年多,債市走牛,不少券商和基金在A股熊市中還能維持業績,主要拜固定收益部門的努力所賜。然而,同期有關部門開展的債市調查越來越深入,恰似一道緊箍咒,令不少金融機構中浸淫債市的老手惴惴不安,頗有風聲鶴唳之勢。
截至目前,債市中已有多人被調查。近日有收網的跡象,不排除還會有更多涉案者落網。
調查發軔于2010年底財政部國債司原副司長張銳在國債招標中的舞弊案,調查中,有關部門發現了張銳及其家人所控制的丙類戶,案發當日進出資金即達數億元。
所謂丙類戶,是在甲類戶(主要為商業銀行)、乙類戶(主要為券商、基金、保險等非銀行金融機構)之外,由一般公司(非金融機構法人)開設的賬戶。設計推出丙類戶的初衷是為了促進市場活躍,但逐漸一些金融機構從業人員在外開設丙類戶,在發行環節拿券,在交易環節與金融機構之間開展代持、養券、倒券等灰色行為,借機向關系人違規輸送利益。
張銳案后, “丙類戶”開始成為債市案件的關鍵詞。
2011年6月, 審計署根據內部舉報,發現了富滇銀行資金市場部在外成立丙類戶利用銀行資金牟利的窩案并移交司法。
2011年底,湖南省公安廳調查發現, 新時代證券的一位高管在兩只券種的交易中,個人開設丙類戶,非法牟利數千萬元。有關部門因此開始了順藤摸瓜式的調查,發現了更多線索。針對丙類戶債市尋租的調查隨即由券到戶延展開來,呈網格狀推進。
在此階段,各大金融機構都不斷有人被調查或被要求協助調查。之后,一些人回到了工作崗位,一些人至今未歸。其中就有2013年初,案發前任江海證券固定收益部副總經理的張守剛,在被查過程中退出了800萬元回扣后,又被發現其借由丙類戶獲利達1.5億元。還有國海證券固定收益部高級經理薛晨,丙類戶收益也達數千萬元,2012年中亦被調查至今。
張守剛在債市十分高調活躍,據信他被調查后牽扯出更多與他有交易往來的債市中人。
多位知情人士透露,債市的這一系列窩案,已經引發高層震怒。
此后涉案者包括中信證券固定收益部執行總經理楊輝、萬家基金前明星債券基金經理鄒昱、齊魯銀行資金市場部徐大祝等。
在有關部門最終定案之前,這些被調查者看上去都是一樁樁孤案。但隨著調查的深入與展開,債市這些年發展中的一類痼疾漸漸顯山露水,其問題之廣之深,顯然已經超出“水至清則無魚”的理解范疇。由于內控機制缺失和監管漏洞,個人的逐利行為由于金融機構治理缺陷、內控漏洞而不斷放大甚至失控,債市機構與個人之間的利益輸送問題,其普遍和嚴重性,堪比公募基金的“老鼠倉”。
“股票老鼠倉還有價格下跌的風險,債市‘老鼠倉’簡直是完全沒風險,只有凈收益!”一位負責調查此案的警官在摸透了丙類戶“財富秘籍”后,憤憤不平說道。
多位知情人士透露,債市的這一系列窩案,已經引發高層震怒。業內均聽聞,這一案件有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的批示,要徹查到底。
4月開始,此前進行了一年多的秘密調查,升級為監管的公開行動。今年銀行間市場將接受審計署的例行審計。4月中旬,公安部門的專案組赴中國銀行上海資金中心調查取證。4月16日晚,上海證管辦通知券商和基金等機構,即日匯報并協助調查代持類交易。
4月17日,央行金融市場司及交易商協會定于5月開始對銀行間市場大規模檢查。“這是央行對市場的警示。”一位市場人士稱。
在2011年發現了丙類戶存在的問題和漏洞后,央行金融市場司已經采取了一系列亡羊補牢之舉,如2011年底禁止甲類戶即商業銀行為丙類戶墊資、提高丙類戶開戶門檻等; 2013年1月取消債券發行的點差保護等措施。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