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機構集體自查 金融監管去杠桿化高潮迭起
4月19日晚間,易方達基金發布公告稱,針對媒體報道“易方達債券基金經理馬喜德涉嫌在銀行任職時和同伙挪用35億”事件,初步核實馬喜德因其個人行為已被公訴并經法院開庭審理,處于取保候審階段,決定暫停馬喜德基金經理職務。
四天前,萬家基金管理公司固定收益部總監鄒昱因個人違規行為被傳帶走調查。此后幾天,中信證券固定收益部董事總經理楊輝、齊魯銀行資金營運部徐大祝也相繼被指已被警方帶走協助調查。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陳年舊案亦被擺上案頭。除了馬喜德,前西南證券固定收益部副總經理薛晨也傳出因涉債券市場違規于2012年底被抓,至今未歸。
隨著銀行間債券市場丙類戶“代持養券”灰色利益鏈的曝光,北京、上海等地的券商固定收益部門都在協助債券交易排查范圍內。同時,包括寧波銀行在內的一些中小銀行也已展開內部自查,對可疑債券交易進行情況說明。
這一系列事態演變,不得不讓固定收益圈子的從業人員人人自危,深恐引火燒身。如同半只腳陷進了沼澤地,但卻不知道何時會被看不清的手拉下去。甚至有人認為萬家基金鄒昱被抓乃是這一系列事件的導火索。
但據記者調查,整頓銀行間債券市場并非由鄒昱事發才開始。有跡象表明,從今年3月初,交易商協會就已開始對銀行間債券市場進行整頓,且并不僅限于“代持養券”。
兩家銀行曾接受訓勉談話
對于大部分銀行間債市參與者來說,監管形勢及動向的不確定使很多人已成驚弓之鳥。
“領導非常重視,特地交待對本行的一些頭寸進行整理,要求近期盡量少替別家代持。對于在周期中的券,也要注意合規性,盡量到期收回。”一位江蘇城商行交易員稱。
此外,至少包括兩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兩家上市城市商業銀行、三家大型券商在內的多家金融機構已經對債券業務展開全面自查。
一位上海券商固定收益部總經理表示,內部展開的自查由合規部門發起,重點是是否有與丙類戶做過交易,代持券的具體情況,包括期限、利率等。不過,迄今為止,該券商,“并未接到來自證監會或銀行間交易商協會任何關于此事的通知。”
不只券商,據多位基金業人士證實,部分在固定收益市場份額較大的基金公司,同樣展開了程度不同的自查工作。但滬上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總經理表示,目前未聽聞除鄒昱外,
有其他滬上基金公司債基基金經理被調查。
事實上,交易商協會的官方網站一直在其“債務融資市場自律管理自律處分”一欄公布相關處分通知。
值得關注的是,近日,華夏銀行、建設銀行都因作為主承銷商未能及時督導發行人合規披露相關信息,而按受訓勉談話等。除此之外,自2011年有處分信息披露至今,僅有恒豐銀行一家接受過該處罰。
根據3月13日的處分通告,華夏主要源于作為“12云煤化CP001”主承銷商,發行人云煤化工在債務融資工具存續期內,存在募集資金用途變更比例較大但未合規披露的情形。
而建行情形較復雜,作為“12石河子CP001”主承銷商,2012年10月,其發行人石河子國資在債項存續期間,將其持有的子公司新疆石河子造紙廠100%股權進行無償劃轉時,未能及時向市場披露相關信息,且在股權劃轉事項尚未獲得審批的情形下便不再將石河子造紙廠納入合并報表,導致定期信息披露不真實、不準確。
這些被處分的原因皆因“未能按照有關自律規定”。而據交易商協會內部工作人員介紹,“協會本身只是在民政部登記之下的民間組織。有關會員規定的出臺,都是上報到央行、銀監會等監管機構批準,然后我們再發布,并不具備法律制定權力。會員進行交易皆靠自覺履行之前申報會員準則和自律聲明。”
而對于記者質疑“如何確保市場有序進行”時,對方表示基于“市場化”的原則,依靠會員登記時上傳到交易商協會系統里的資料,會定期進行抽查。若有發現違規,則會進行不同程度的處罰。輕則訓勉談話,重則暫停交易資格。
某國有大行金融市場部副總經理對“持債養券”發表看法稱:“此前并未有聽聞‘代持’違反了相關規定,但一旦涉及到個人利益,我想可能問題還是出在監管制度的設計上。”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