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醞釀地方債疏導新思路 將分門別類采取政策
以改革者形象為人熟知的新任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借助一次高級別論壇,為疏導地方債問題提供了新思路。他在是次論壇上公開表示,將以審計署統計的約11萬億元債務為基礎,先行區分出顯性、隱性、直接以及或有債務并分析風險,分門別類采取政策,制止住地方政府債務擴張的趨勢。
11萬億元已是一個確鑿的數據。全國“兩會”期間披露的國家審計署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底,全國省、市、縣三級地方政府性債務余額共計10.72萬億元。而國家審計署副審計長董大勝此間也曾表示,目前地方債在10.71萬億元左右(同期中央債務規模在7.7萬億元左右)。
“一些地方政府的財政已經進入“拆東墻補西墻”、循環舉債的周期。”一位不愿具名的中銀國際宏觀分析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政府逾期債務的風險已經顯露出來。而將平臺債繼續展期處理的做法顯然不可為繼,出臺實質性疏導政策時不我待。
債務特征有變化
11萬億元無疑是個異常沉重的數據,且這僅是截至2010年底的統計額,而地方債是逐年增長的,也就是說,2013年的地方債數額顯然已超過這個值。而據國家稅務總局今年年初發布的數據,2012年全國稅收完成超11萬億元。也就是說,要補上截至2010年的地方政府債務,需要花費全國一年的總稅收。而同時,這筆債務相當于全國GDP(2012年為51.9萬億元)的五分之一強。
今年“兩會”期間,擔任全國政協委員的審計署副審計長董大勝公開表示,考慮到部分地方債存在一定浮動性,估計目前各級政府總債務規模在15萬億~18萬億元之間。而華泰證券發表的最新地方債報告稱,預計到2013年底,中國地方政府債務余額將達16.3萬億元,約占2013年GDP的29%。
地方債雖是一個統稱,但各分項的狀況也不容樂觀。據華泰證券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底,地方債中平臺貸款9.3萬億元,城投債存量1.77萬億元,信政合作5016億元,保險資金基礎設施債權投資3240億元,中央代發地方債6500億元,上級財政借款6800億元,其他借款1.59萬億元。
“目前對地方融資平臺債務展期的處理,令國有銀行不良資產的狀況在向后延續?!便y監會研究局一位資深研究員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如此表示。
這不是最嚴重的情況。“一些地方政府財政已進入循環舉債周期。截至2010年底,有22個市級政府和20個縣級政府的借新還舊率超過20%,還有部分地區出現了逾期債務,有4個市級政府和23個縣級政府逾期債務率超過了10%。”前述中銀國際宏觀分析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而目前,政府逾期債務的風險已經顯露出來。據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團隊的調研報告,地方政府和行政事業單位積欠的工程款,正成為影響廣泛的一種隱性債務。該所副所長劉尚希近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些地方政府和有關行政事業單位為了搞“形象工程”,舉債上項目,積欠了大量施工單位工程款?!坝锌h級政府因無法償還城市公共建設施工單位工程款,通過政府投資融資平臺——城投公司進行房地產開發,把房地產項目抵押給相關工程公司?!?/font>
而董大勝在全國“兩會”期間曾公開表示,“我們了解到目前還有個別地方政府新建融資平臺,通過信托以向公務員、職工集資的方式獲得建設資金。這些情況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進一步約束地方政府負債建設的沖動?!?/font>
新思路應換來新方法
財政收入增速放緩與地方政府償債高峰到來,這是新任財政部部長在平臺債問題上面臨的一大挑戰。國際評級機構穆迪近日發出警示,財政收入增長放緩對中國地方政府信用不利,可能促使它們通過特別融資工具擴大借貸規模,從而使地方政府債務負擔變得更加沉重。
穆迪的理由是,由于城投債所籌集的資金主要投資于準公共物品,因此發行人盈利能力普遍較差,產生的凈經營性現金流有限,償債資金嚴重依賴地方政府財政補貼,加上大量的地方政府性債務,城投債后續可能產生的信用違約風險不容小覷。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