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債券市場投資展望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員、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
債券市場在一波三折中走完了2012年。2012年新債發行量突破了八萬億,信用債更是井噴式發行,債券市場大擴容,存量規模達到了25.6萬億,與股票市場旗鼓相當。回顧2012年債券市場的發展,主要有三個看點:一、債市整體大擴容。二、信用債助推作用明顯。三、逆回購成替代降準利器。
對于2013年債券市場,做如下展望:
1從債市基本面分析:
從經濟基本面分析,可以預計2013年長期利率會跟隨CPI震蕩上行,到年底會達到最高,由于CPI增長在年底有一定的壓力,故2013年長期利率在下半年上行幅度會增大。GDP增長減緩,則國債利差會有所擴大,但擴大速度不會太快。
至于短期利率,從2012年下半年開始,資金面較為穩定。從反映資金面的靈活指標的7天回購利率看出,資金面在2012年上半年較為寬松,到了下半年則進入一個較為穩定的局面。但由于貨幣政策2013年的主調有“求進”的意味,同時為了推動基建,貨幣在一定程度上放松是可能的;其次,2013年二三季度分別各有5000億左右的央票到期,從而取代了一部分逆回購的需求,資金面也會因此有所寬松,故短期利率在中期下行幾率較大。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2013年保持信貸平穩增加的同時,要擴大社會融資總量的規模。在銀根沒有明顯放松的情況下,這意味著債券市場依然保持著極大的供給壓力。2012年全年信貸增量8.2萬億,2013年增速會有所減緩,估計約為8.5萬億。
國內債市的主要需求方為商業銀行、保險機構以及基金。資本要求新規將降低銀行債券需求。由于2013年開始,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將正式實施,2013年商業銀行在債市的需求增長會受到銀行間業務的減弱而增長減緩。
保險機構對債券需求進入疲軟時期。這主要因為保費收入增速處于歷史相對低位。預計2013年保費增速依然微弱,從而對債券的需求不會有大的增加。
2013年債基將“去杠桿”。由于債基有贖回容易的特點,所以只要股市表現較好,那么債基的規模收縮將是很明顯的。2013年的債市難以回到2012年的牛市狀況,所以新增債基的個數會有明顯的下降,同時債基的規模也會有明顯的收縮。
綜上可知,2013年難以出現2012年債市需求大增長的局面,2013年各機構對債券的總體需求將進入調整時期。
2 2013年中國債券市場的發展也會出現新亮點:
亮點一:擴容。
對于新債發行格局,2013年關鍵期限國債發行計劃已經公布,國開品種在2012年的基礎上預計還將維持較高的新增量。綜合兩方面分析,2013年利率品種供給壓力依然較大。與此同時,隨著“寬財政”下地方政府融資的高需求,以及新型城鎮化進程的推進,2013年信用品種的供給也將在2012年的基礎上有所增加。
另外,2013年信用債市場將整體呈現出供給規模持續上升、機構需求更為分散的特征。與此同時,在利率市場化過程中,以往銀行、保險等大型金融機構的部分需求,則有望逐漸被廣義基金明顯取代。
亮點二:城投債加速擴張,信用風險將成為未來關注要點。
最近兩年,信用債市場經歷了一輪高速擴容,尤其是中低等級信用債的發行量獲得了爆發式增長。但各類信用債的發行門檻不斷降低,如城投債的發行主體擴大至地級市乃至區縣級,中小企業私募債的發行主體更是一些規模小、經營風險較大的民營企業,這無疑增加了違約風險。
成熟的美國債券市場在2007-2011年間就曾發生400起違約,而2012年我國共發生五起信用風險事件。防范信用風險無論是對投資者還是政策制定者來說,都是下一階段關注的重點。
亮點三:私募債起步,發展空間巨大。
中小企業私募債的試點辦法于2012年5月份正式公布,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6月起正式接受私募債的備案。這種面對非上市中小企業,不設財務指標限制,不強制要求信用評級的新型融資方式,成為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的創新途徑之一。
截至2012年12月27日,就上交所來說,共向92家企業出具了接受備案的通知書,這些企業包括農、林、漁等19個行業。目前,其中48家已經完成了中小企業私募債發行,發行量共計53.53億。預計私募債在2013年會有更進一步的發展。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