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金投資私募債陷兩難
私募債8%到10%高收益率的誘惑讓以穩健為標簽的年金難以抵擋,上海、深圳的大中型基金公司不乏年金投資私募債。不過,這就讓對私募債采取回避策略的投資經理陷入兩難:一方面是同行壓力和客戶的高收益要求——不投收益會被其他公司比下去;另外一方面,私募債資料信息難找,很難研究透,想投也過不了公司的風控。
“人家都投私募債,你為什么不投?”提及近來頻頻被年金客戶問到的問題,深圳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投資經理頗為糾結,“中小企業私募債本質上是高風險高收益產品,長期來看,出現違約是必然的。每個公司的風控和策略不一樣,本來投或者不投都很正常,但有的客戶更重當前收益,這讓我們覺得很為難。”
“為難”的原因在于年金客戶的要求會對基金公司形成壓力。據了解,目前基金公司簽約的年金客戶主要是大型國企,多為石化、銀行、保險、鋼鐵、煤炭等傳統行業,一般會把年金分散到三五家基金公司中,基金公司之間的競爭也非常激烈。
此外,私募債資料難找、無從研究也是一些年金不敢涉足的重要原因。北京一家基金公司專戶部人士說,私募債既是“私募”就沒有公開全面的信息披露,基金公司無法對同行業或相似類型的私募債進行對比。“而私募債的發行人多數都是未上市公司,沒有歷史,其報表的可信度很難說。”
深圳一家基金公司機構部人士說,私募債一般盤子小,相當部分募集資金僅幾千萬元,“一個組合只拿幾百萬還要專門研究,性價比不高,而且存在違約風險”。
此外,有大型基金公司還針對私募債業務出了風險指引,要求相當嚴苛,幾乎沒有私募債能夠通過。前述投資經理透露,該公司認為私募債總體風險偏高,“這一塊多賺不了多少,可萬一出事牌子就砸了”。
不過,盡管投資私募債困難重重,仍有不少基金公司在私募債投資上先行一步。2012年就有多家基金公司推出了可投資中小企業私募債的專戶產品,深圳也有大型基金公司在年金組合中投資了私募債。公開信息顯示,從去年11月初鵬華中小企業純債債券基金投資中小企業私募債以來,公募基金參與申購中小企業私募債已達20次,今年以來12次,總金額超過3億元。
證券時報記者 李湉湉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