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擴大債市互聯互通業務
對風險警示板運行情況進行持續監控,進一步關注和抑制不理性投機行為
昨日,上交所官方微博針對推進債市互聯互通、風險警示板運行情況等兩個問題進行介紹表示,建議將互聯互通的債券市場作為下一步發展的基礎目標,擴大互聯互通的主體、業務、品種范圍,提高登記結算后臺聯通效率。
同時,上交所表示,針對風險警示股票交易以個人投資者為主的特點,下一步將強化監管措施,進一步關注和抑制不理性投機行為。
全國政協委員、上交所理事長桂敏杰6日在“中國證監會系統代表委員記者見面會”上接受記者采訪,會上未來得及回復的問題,桂敏杰承諾將在會后答復。昨日,上交所官方微博開始對媒體和社會各界提出的問題、建議、關切,履約回復。
據上交所介紹,風險警示股票交易以個人投資者為主,交易賬戶約占99.7%,成交約占97%左右。針對個人賬戶比較集中的特點,上交所將研究強化監管措施,對風險警示板運行情況進行持續監控,進一步關注和抑制不理性投機行為,確保風險警示板平穩運行。同時,持續進行投資者教育工作,切實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散戶的合法權益。
上交所風險警示板于2013年1月4日開始運行。首批進入風險警示板的股票包括43家公司的46只風險警示股票,其中包括3家暫停上市公司的4只股票。風險警示股票交易總體穩定。運行首月,板塊股票平均價格累計漲幅約為16.2%,第二月累計漲幅約為6.9%;未出現換手率達到30%而盤中臨時停牌的股票。
同時,風險警示股票持股賬戶數量持續下降。運行第一周收盤后的持股賬戶數92萬個;2月底持股賬戶數71萬個。兩家暫停上市公司(ST宏盛、ST北生)股票于2月8日恢復上市。恢復上市首日,該兩只股票股價均高開低走,總體走勢相對平穩。
對于今年在推進債券市場互聯互通方面有何建議及具體工作安排這一問題,上交所表示,建議將互聯互通的債券市場作為下一步發展的基礎目標。
具體而言,一是,擴大互聯互通主體范圍。以機構投資者自主選擇交易市場為目標,取消商業銀行、其他存款類等金融機構進入交易所債券市場的限制;二是,擴大互聯互通業務范圍。將商業銀行和其他存款類金融機構在交易所債券市場的試點業務范圍,從債券現貨擴展到回購等其他債券品種,從競價交易方式擴展到報價交易方式;三是,擴大互聯互通品種范圍。推動銀行間市場金融債、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和交易所市場公司債等品種交叉掛牌;四是,提高登記結算后臺聯通效率。建立銀行間市場與交易所市場登記結算后臺的高效協調機制和通暢的跨市場轉托管渠道。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