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信貸穩中有增 直接融資比重望繼續提高
從銀行以及分析人士處反饋的聲音顯示,明年新增信貸有望在9萬億左右,較今年增加5000億至8000億元;債券等直接融資工具有望發揮更大的作用,債券發行量料達2.1萬億元。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明年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適當擴大社會融資總規模,保持貸款適度增加,切實降低實體經濟發展的融資成本。“適當擴大社會融資總規模”是首次提出,分析人士指出,適當擴大社會融資總規模符合目前實體經濟的需求,一方面滿足微觀經濟融資需求,護航經濟回升;另一方面,把握好度,防止通脹抬頭。
社會融資規模適度擴大的同時也要注意結構的調整,這與10月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中指出的“前瞻性調節社會融資總規模”相契合。一方面,社會融資要向債券、股票、委托貸款等融資渠道適當傾斜,擴大直接融資比重;另一方面,社會融資中占比最大的信貸投放要保持平穩適度增長,改善結構,擴大中小企業貸款和中長期貸款占比。
從銀行以及分析人士處反饋的聲音顯示,明年新增信貸有望在9萬億左右,較今年增加5000億至8000億元;債券等直接融資工具有望發揮更大的作用,債券發行量望達到2.1萬億元。
貸款有望“穩”中適度增加
貸款在社會融資總規模中一直占據最大的比重,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保持貸款適度增加。中金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預計,明年新增貸款9萬億元,貸款增速達到14.4%。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新增人民幣貸款達7.75萬億元,已經超出去年7.47萬億元的全年規模。今年全年新增人民幣貸款大約在8.2萬億至8.5萬億元之間。也就是說,明年的新增信貸有望在今年的基礎上增加5000億至8000億元。
記者從工行獲悉,工行董事長姜建清17日在工行系統傳達學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時指出,工行要按照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求,及早謀劃明年信貸計劃,適度增加信貸投放總量,把握好投放力度、節奏和投向,優化信貸結構。
關于信貸的投向,姜建清要求,明年工行要著力支持國家“十二五”規劃重大項目的資金需求;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和產業政策要求,完善行業信貸政策,通過產品和服務創新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文化產業的信貸支持,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加強對消費和民生領域以及城鎮化建設的信貸支持;以大型集團化農墾區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重點,支持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加大對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污染治理、節能增效等生態文明建設的信貸投入,嚴格控制“兩高一資”行業和企業貸款。
同時,要圍繞大型制造業、連鎖商業、重點能源和資源產業、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等產業鏈,加大對小微企業等經濟薄弱領域的支持力度。
直接融資料占更大比重
光大銀行首席宏觀分析師盛宏清分析,適當擴大社會融資總規模契合穩增長的需要。目前宏觀經濟領域取得階段性穩定,但是微觀領域的信心和企穩跡象還需要穩健中略帶寬松的貨幣政策來鞏固。同時,經濟運行中仍存在通脹隱患,結構調整的壓力較大,社會融資總量也不能大幅增長。因此,適當擴大融資總規模符合微觀經濟需求。
根據央行的統計口徑,社會融資總規模包括人民幣貸款、外幣貸款、委托貸款、信托貸款、銀行承兌匯票、企業債券、非金融企業股票、保險公司賠償、保險公司投資性房地產等各項之和。
盛宏清認為,擴大社會融資總規模,一定要向債券、股票、委托貸款等融資渠道適當傾斜,擴大直接融資比重。
而明年銀行的工作也有望向這一領域適當傾斜。姜建清表示,明年工行要更加注重通過投資銀行、金融租賃、債券承銷、中票短融、銀團貸款等創新融資模式,幫助企業降低融資成本,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多方面的支持。
彭文生預計,明年非金融企業債券凈發行量進一步擴大至2.1 萬億元。同時,為了將實際融資成本維持在較低水平,預計明年總體通脹溫和,存在降息1 次的空間。他認為,寬財政勢必導致政府部門融資增加,擠壓私人部門的融資,可能造成私人部門融資條件偏緊。因此,央行仍有必要采取行動降低私人部門資金成本。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