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券商獲銀行間債市主承銷資格
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昨日正式發文,批準國泰君安證券、光大證券等10家證券公司擔任銀行間市場非金融企業債主承銷商資格。這是繼中信證券和中金公司在2005年獲得該資格后,銀行間市場主承資格時隔7年之后再次向證券公司開放。
Wind數據顯示,今年中票加短融的發行規模為2.4萬億元,同比增長33.13%。
3券商未入圍
在今年11月5日交易商協會啟動新一輪券商資格評價后,共有13家證券公司向協會提交了參加市場評價的材料。在此次資格評價后,協會表示,其他類會員市場評價工作將根據市場發展情況適時啟動。但根據協會此前公布的資格評價規則,證券公司申請該業務資格,需具備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監管分類結果AA及以上級別,若在最近一次監管評價中沒有達到AA及以上的證券公司自動失去主承銷商資質。因此,目前能申請該業務資格的范圍也就局限于15家AA評級的券商。
在業內人士看來,此次同為AA評級的申銀萬國證券、安信證券和華西證券未能獲得資格的原因,在于其過往對非金融債承銷業務,開展的規模并不大,“因而承銷團隊的實力也會有所欠缺。”一合資券商固定收益部人士說道。
加大費率“市場化”波動
此前,券商只擁有中票、短融的分銷資格。雖然各家實際承銷費率落差較大,但交易商協會對中票和短融的承銷費指導價分別為千分之三和千分之四,而慣例來看,一般情況下,承銷牽頭費用占八成左右,分銷費用只占兩成,且分銷費用是按分銷債券的比例來分配。由于以往牽頭方均為銀行,也就是說八至九成的承銷費都歸銀行。
Wind統計顯示,今年以來,中票、短融發行規模合計達到24445.3億元,比去年全年的18362.23億元增長33.13%。以此粗略計算,主承銷商可獲得近90億元承銷費的約70億元。
長期占據壟斷地位的大型商業銀行對券商的“搶食”,似乎并不以為然。歷史數據可見,已獲得主承資格的中信和中金,歷年來所占的市場份額也不盡如人意。2011年,中信證券承銷短融票規模135億元,市場份額1.33%;中票規模189.85億元,市場份額2.32%。中金公司承銷短融票規模82.5億元,市場份額0.81%;承銷中票規模280億元,市場份額3.41%。
“小券商的競爭力肯定不行,無法為發行人提供類似銀行信貸的融資業務。”上述券商人士說道,“券商的優勢在于可以為發行人提供并購重組、股權融資類的服務;大型券商也能依托市場優勢,提供過橋貸款。”券商人士透露,目前公司債的發行費率最高可達3%。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