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評級債收益率下行空間有限
臨近年底,機構投資心態較為謹慎,銀行間市場交投平穩。
周三利率債收益率繼續窄幅震蕩,部分中長端利率品種收益率上行3個BP左右。金融債方面,中長端仍然是配置型機構居多,剩余0.76年10國開23收益率下行2BP至3.99%。短融收益率繼續上行,12電網CP004收益率上行1BP至4.31%。部分中票收益率小幅下行,交投活躍的12郵科院MTN1收益率下行2BP至5.33%。企業債交投活躍,成交多集中在5-7年的高收益品種上,12白山債成交于6.61%,新上市的12啟東債收益上行9BP至7.22%。公司債表現分化,房產債表現較好,09名流債到期收益率下行3BP至6.35%,而低評級的11常山債到期收益率則上行7BP至6.62%。
27日,統計局公布1-10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40240億元,同比增長0.5%,年內首次轉正,再次印證了經濟的復蘇。盡管近期各項經濟數據不斷表明經濟已現企穩端倪,但市場對此反應并不明顯,主要歸因于目前中性的調控政策,使投資者認為經濟復蘇動力仍待觀察。在基本面并無實質性改觀的背景下,債市仍然難有明確的趨勢性,流動性狀況仍主導債市波動。
從市場表現看,由于當前資金面持續維持寬松態勢,機構主動拋售壓力并不明顯,在現券市場缺乏整體性機會的前提下,低評級高收益信用債便成為機構青睞的配置品種,受資金推動收益率持續快速下行,部分品種較月初有30-50BP的下行幅度,從估值和絕對收益率上看已不具備優勢,建議投資者對此持謹慎態度。另外,考慮目前短融仍具有相對高的利差水平,仍具配置價值。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