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單私募債發出 債券發行市場出現便利店
浙江股權交易中心發出首單私募債——債券市場出現“便利店”。
債券發行又多了一個平臺。
由浙商銀行主承銷的報喜鳥集團有限公司私募債日前在浙江股權交易中心掛牌發行,1億元資金募集到位,這是該交易中心10月份成立以來成功發行的第一單私募債券。
我國債券市場的發行一直是在交易所和銀行間債券市場兩個平臺上進行的,監管分別由證監會和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具體負責。浙江股權交易中心發出的私募債打破了這種格局。
浙江股權交易中心注冊資金1億元,有5大股東,分別是浙江省金融市場投資有限公司持股40%,上證所信息網絡有限公司與溫州市國資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各持股20%,財通證券、浙商證券各持股10%。其中,上證所信息網絡有限公司是上證所的全資子公司,系上證所旗下重要的經濟信息服務平臺。
據了解,浙江股權交易中心的交易規則設計上嚴格按照證監會相關文件規定,即不集中競價、不標準化、實行T+5交易制度,嚴格控制價格操縱行為。
據浙江股權交易中心自己的介紹材料顯示,浙江股權交易中心定位于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其實是私募性質的非公開市場,其核心功能不在于交易的連續和活躍,而在于對區域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投融資服務,使之成為對接全國性證券市場的基礎性市場,為證券市場培育梯隊,輸送上市企業資源。
業內人士認為,如果嚴格按照這種定位運行,銀行間債券市場可以被看做大型批發市場,而交易所債券市場相當于大型超市,而浙江股權交易中心在債券市場中的定位相當于服務局部地區企業的便利店。
此次債券的發行人報喜鳥集團得到了渴望的資金。報喜鳥集團本身擁有上市公司,此前上市公司曾經希望通過公開增發股票融資,但是面對股市的低迷,公開增發規模由不超過1億股減至500萬股,縮水95%。公司對此的解釋是:公司認為發行價格太低,但是為了維護與相關投行的長期合作,所以才作出了縮水增發的選擇。
據浙商銀行投資銀行部總經理沈濱介紹,報喜鳥集團此次發行的私募債期限兩年,票面利率略高于1年期銀行貸款利率,從申報到成功募資,僅用了1個月不到的時間,意味著中小企業通過浙江股權交易中心發債,比上證所或深交所相對容易些。
此次浙江股權交易中心在債券發行上的突破引發了市場廣泛的關注。有業內人士認為,這是金融市場一個非常大的突破,目前國內地方股交所非常多,希望融資的中小企業也很多,如果能夠在全國鋪開將是非常大的一個市場。除此之外,更為重要的是多層次的、普惠的、收益水平多元化的債券市場,才是健康的債券市場。目前我國債券市場還主要是惠及了大公司尤其是國有企業,金融要素市場資源分布并不平衡,浙江的突破是一次有價值的嘗試。
但也有業內人士擔憂在地方交易所清理整頓工作仍在繼續的背景下,地方股權交易中心發債這種模式需要小心地界定清楚運作模式,以免“撞線”。就此次發行的模式而言,因為是私募性質,不面向公眾,并不涉及到交易所清理整頓工作中所提出的具體要求。
據了解,此次報喜鳥集團在浙江股權交易中心掛牌的債券銷售對象全部為機構投資者,包括券商、銀行理財產品等,但是不包括銀行。
另外,也有業內專家表示,上個世紀我們國家的債券市場還沒有統一的交易、托管平臺的時候,各地涌現了很多的證券交易所、期貨交易所,事實證明帶來了很多麻煩,絕大多數后來因為管理不規范,被取締了。現在如果重新允許各地開設交易所,會不會導致歷史重演,而且這會不會造成重復建設,降低效率呢?
“未來交易市場會有很多個,但是結算和清算會統一。”接近浙江股權交易中心的相關人士介紹說,目前在浙江股權交易中心掛牌的債券托管和清算都由浙江股權交易中心負責,浙江股權交易中心的清算結算系統技術完全來自上證所,浙江股權交易中心的一位副總經理就是由上交所委派,他具體負責浙江股權交易中心和上證所的系統聯通,按照浙江股權交易中心的規劃,上證所與浙江股權交易中心的清算結算系統未來將實現互通。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