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牛市催生49只私募債基
今年以來,股票市場一片愁云慘霧,而債券市場則是牛氣沖天,受此影響,不少陽光私募開始涉足債券市場,年內誕生債券型私募基金有近50只。
根據好買基金研究中心的統計,截至目前,市場上一共有24家私募公司成立了55只投資于債券市場的陽光私募產品(仍在運行的產品)。從成立時間來看,55只產品中,成立于2011年的有6只,其余49只產品均為今年成立。從單家基金公司來看,擁有產品數量最多的為北京佑瑞,目前已成立了24只債券私募產品。此外,前華夏基金固定收益總監楊愛斌去年底加入到私募陣營,今年2月份發行首只債券型私募產品,目前該公司已經擁有5只債券型私募產品。
證券時報消息,受益于今年債券市場的走牛,債券型私募普遍取得了不錯的業績。數據顯示,55只債券型私募中,8只年化收益超過10%,占比達到15%。其中成立于今年6月份的洛肯國際1期和樂瑞強債1號,成立以來累計收益分別為7.7%和7.2%,對應年化收益分別為20.07%和18.7%。成立于去年7月15日的民晟盤馬表現也很出色,成立以來累計收益為24.85%,對應年化收益為18.55%。
據了解,債券基金提高收益無外乎兩種方式,一是提高杠桿,二是收益分級。提高杠桿主要是通過重復回購來實現,即管理人買入債券后,將其抵押融入資金后,繼續再買入債券,再抵押,通過重復回購產生的杠桿放大抵押過程中的息差。只要債券的收益率大于回購成本,杠桿就能起到很好的放大收益作用;收益分級則是通過設置優先級份額和劣后級份額放大收益。優先部分獲取固定收益,劣后級擔保部分優先級享受的固定收益并享受杠桿放大后的超額收益。
據融智投顧研究總監陳琴介紹,私募的債券型產品較公募債券型產品而言,無論在產品設計還是操作模式上區別都不算大,而較高的準入門檻讓其與公募債券產品相比缺乏優勢。私募債券產品和公募債券產品最主要的區別在于,前者投資標的稍廣而已,除了公募產品能投資的國債、金融債、企業(公司)債、短期融資券等,私募債券產品還能投資于固定收益類信托計劃、固定收益類銀行理財產品等。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