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發債狂飆6700億 尚有9200億待發
今年以來,有更多的上市公司選擇了發債等直接融資手段。
同花順iFinD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9月27日,今年以來,上市公司發債(含短期融資券、公司債、其它債券、商業銀行債、中期票據等在內,以下同)規模已達6697.4015億元。與2011年同期5012.25億元的發債規模相比,增加了1685.1515億元,同比激增達33.62%。
從發債主體來看,上市銀行已成為了今年的發債主力。截至目前,如光大銀行(601818.SH)、南京銀行(601009.SH)、中信銀行(601998.SH)、工商銀行(601398.SH)、招商銀行(600036.SH)、浦發銀行(600000.SH)、民生銀行(600016.SH)等7家上市銀行已合計發債1817億元,占全部發債總額的比例達27.13%。
此外,中信證券(600030.SH)、招商證券(600999.SH)兩家上市券商今年以來也分別獲準發行了100億和106億短期融資券。
對此,瑞銀證券分析師孫旭認為,今年以來,上市公司債券融資大幅增長的主要原因,一是超短融發行人資質放寬;二是大型央企更多選擇融資成本更低的中票和短融券;三是房地產業等銀行放貸受限企業繞道企業債等表外渠道進行融資。
短融券唱主角
中原證券分析師陳曦稱,從近幾個月來各類型企業債券的發行量情況來看,在上市公司的各種發債方式中,增長最迅速的就是短期融資券。
統計數據也表明,今年以來,短期融資債券當仁不讓成為了上市公司發債的主角。截至9月27日,上市公司短期融資債券規模合計已達2622.4億元,占全部發債規模的比重39.16%,成為了上市公司發債融資的首選。
“今年以來,短融券發行規模飆升背后,一方面是市場利率的下降刺激了企業發債融資的意愿,另一方面是近期交易商協會對企業相關融資工具的發行監管有所放松。”陳曦表示。
特別是大型央企上市公司發行短期融資債券的身影更是頻頻出現。截至目前,中國石化(600028.SH)今年以來就已經發行了四次短融券,累計發債規模共計350億元,高居各大央企上市公司榜首。其最近一次是在今年7月25日,發行規模為50億元。
此外,中國石化還有今年6月1日分兩筆各發行了130億元和70億元的公司債,發行期限分別為5年和10年。
包括中國石化在內,中鐵二局(600528.SH)、中糧屯河(600737.SH)、中國中冶(601618.SH)、中國鐵建(601186.SH)、中國水電(601669.SH)、中國鋁業(601600.SH)、中國交建(601800.SH)、中國建筑(601668.SH)、中國北車(601299.SH)、華能國際(600011.SH)等19家央企上市公司也相繼在今年發行了短融券,合計發行規模1816億元,占全部短期融資債券發行規模的比重高達69.25%。
除了中國石化以外,今年以來,短期融資債券發行規模超百億以上的還包括中國鐵建、華電國際(600027.SH)、中國北車、國電電力(600795.SH)、中國中冶、中國鋁業、華能國際等,其發行規模分別高達100億元、100億元、120億元、130億元、174億元、190億元、250億元。
不過,就短融券發行利率而言,中小上市企業的融資成本遠遠高于大型央企上市公司。截至目前,就有7家上市公司發行的短期融資債券年利率高達8%以上,分別為眾和股份(002070.SZ)、廣安愛眾(600979.SH)、精達股份(600577.SH)、榮信股份(002123.SZ)、聯創光電(600363.SH)、海印股份(000861.SZ)、華天酒店(000428.SZ),其融資利率分別高達8.98%、8.98%、8.90%、8.50%、8.50%、8.50%、8.10%。
相比之下,華電國際和中國石化兩家大型央企上市公司的短融券融資利率卻分別低至3.15%和3.11%。
此外,今年以來,上市公司發行商業銀行債、公司債、中期票據、其它債券的規模合計也分別達到了1817億元、1481.60億元、424億元、307億元。
9200億債券待發
然而,相比未來蓄勢待發的債券發行數量而言,今年的發債規模只能算得上是“小巫見大巫”。
截至9月27日,統計數據顯示,上市公司已公布預案但尚未實施的擬發債規模合計已高達9183.9308億元,涉及債券發行筆數為320筆。
如另一石化巨頭中國石油(601857.SH)。2012年7月18日,證監會發行審核委員會審核了該公司關于發行公司債券的申請。根據審核結果,公司此次發行不超過人民幣400億元公司債券的申請獲得通過。
統計表明,截至目前,除了中國石油以外,計劃發債規模超過百億元之巨的上市公司還有21家。
其中,上市銀行就涉及5家,分別是民生銀行(600016.SH)、農業銀行(601288.SH)、交通銀行(601328.SH)、中信銀行(601998.SH)、招商銀行(600036.SH),其發債規模分別高達500億元、500億元、400億元、300億元、230億元。
此外,華能國際、中國神華(601088.SH)、中國鐵建、長江電力、國電電力等大型央企上市公司計劃發債規模也分別高達600億元、500億元、450億元、430億元、300億元。
在上述22筆巨額發債計劃中,包括中國鐵建、中國水電、中國交建、長江電力等央企在內的上市公司表示將采取短期融資券的方式發債;中國中鐵和中國國航兩家公司則以發行公司債的方式各擬發行100億元債券;而中信銀行的300億元發債計劃將以小微企業專項金融債券的方式發行。
截至目前,包括中國石油在內,其發債計劃已獲證監會批準的已有41家,合計擬發債規模達1431.56億元。
此外,包括四川雙馬在內的239家公司的發債計劃已獲股東大會通過;而包括農業銀行、交通銀行、國電電力在內的近40家公司發行計劃已獲董事會預案通過。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