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棄貸選債 銀行債券承銷業務火爆
上半年銀行新增貸款疲軟,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上市銀行非金融企業類債券承銷業務卻一片繁榮。
其中部分上市銀行債券承銷金額增速已快過新增貸款增速,越來越多的公司信貸客戶傾向于放棄貸款融資而選擇發債融資。有分析人士表示,火熱的債券承銷業務能夠部分彌補銀行因新增貸款萎縮而失去的收入。
債券承銷快過貸款發放
證券時報記者統計發現,部分上市銀行上半年債券承銷額同比大幅增長,其中有6家銀行債券承銷額增速甚至超過自家新增貸款增速。
在國有大行方面,工行今年上半年主承銷各類債務融資工具1541億元,同比增長15%,而該行今年6月末各項貸款余額比上年末增加6351.40億元,同比多增916.06億元,增速為8.2%;農行上半年主承銷各類債務融資工具928.33億元,同比增速為45%,而該行今年上半年發放貸款和墊款總額較上年末增加4513.99億元,同比多增242.27億元,增速僅為5.6%,比債券承銷業務的增速低近40個百分點。
按照以上的比較方法,4家上市股份制銀行的債券承銷額同比增速也超過新增貸款增速。今年上半年,光大銀行累計主承銷發行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金額同比增長16.99%,超過該行15%的新增貸款增速。另外,興業銀行上半年債券承銷額同比增長21.89%,中信銀行該數字為61.28%,民生銀行為37%,均超越其各自新增貸款同比增速。
對于這種“債熱貸冷”的現象,申銀萬國銀行業高級分析師倪軍表示,近年來債券審批逐步放寬,加上債券品種增加,使得企業發債熱情大增。而某股份制銀行投資銀行部人士范先生則表示,銀行承銷債券額大幅增長,要歸功于去年新推出的非公開定向債務融資工具(PPN),“銀行今年上半年幫企業發了不少PPN,該債券品種受歡迎的原因是不受企業發債規模不得超過凈資產40%指標的限制。”
還有業內人士表示,大企業傾向于利用融資利率低于貸款的債券融資,也是導致“債熱貸冷”的重要原因。
債市發展銀行受益
商業銀行的重要利潤來源,包括利差收入、中間業務收入。作為后者的組成部分,債券承銷業務在調節銀行利潤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倪軍表示,銀行為企業承銷債券,除了賺取承銷費用之外,銀行也會投資于公司類債券以獲取票息收益;承銷費加上債券投資收益,總體來說能抵消貸款業務收入下降帶來的部分影響。
債券等直接融資業務的發展無疑會對依賴存貸利差的銀行產生一定的影響,然而,業內人士認為,債券市場的發展對銀行來說并非壞事。
倪軍表示,未來依靠貸款來滿足企業融資需求的融資模式會繼續被壓制,畢竟貨幣增長速度太快,對宏觀經濟弊大于利,而發行債券可以控制貨幣增長,提高社會資金配置效率。對銀行來說,承銷債券既滿足企業融資需求,又不影響貸存比,還可以弱化銀行“貸款壘大戶”現象,而騰出更多信貸額度支持中小企業。
某大型國有銀行投行部主管夏先生對記者表示,在國外成熟金融市場上,債券融資比例遠遠大于信貸融資比例,這是一個不可逆的趨勢,而且國外銀行照樣能賺錢。(蔡愷)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