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信用債迅猛發展 須防違約風險
漫畫 俞曉翔
近年來,我國公司信用類債券市場獲得快速發展,在債券市場中的比重日漸提高。但在市場擴容的同時,也爆發出一系列信用違約風險。當前我國公司信用類債券市場發展狀況怎樣,如何看待市場中的信用違約風險,評級行業需要克服哪些不足,針對以上問題,新華社記者采訪了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秘書長時文朝。
記者:現階段我國公司信用類債券發展情況怎樣?與國外頻頻出現的違約事件相比,我國公司信用類債券市場有何表現?
時文朝:中國債券市場尤其是公司信用類債券市場近年來發展迅速。發行量上,2012年上半年債券市場累計發行人民幣債券3.53萬億元,其中公司信用類債券發行量1.4萬億元,占比近四成。在公司信用類債券中,非金融企業直接債務融資工具是主力軍,今年年上半年非金融企業直接債務融資工具發行量占公司信用類債券發行量的70.4%;截至2012年6月底,非金融企業直接債務融資工具存量占公司信用類債券存量的57.1%。
市場經濟本質上是信用經濟,存在信用風險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發行主體的信用風險水平是信用債券價值波動的核心因素,這是信用債券的本質特征。在成熟的債券市場,發行人發生違約并不鮮見。根據標普的統計,在2007-2011年五年間,公司信用債券市場世界排名第一的美國發生400起違約,排名第二的日本發生8起違約,而中國債券市場發展至今尚未發生一起違約。
記者:2007年次貸危機發生之后,市場對信用違約事件格外關注。您如何看待信用風險波動對市場的影響?
時文朝:目前來看,不排除隨著宏觀經濟的波動、市場規模的擴大、發行人日趨多樣化、信用等級中樞下移等因素的影響,個別企業有可能違約,引發個體風險,這在市場發展進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對于市場上出現的個別風險暴露應該加以高度關注,如果重視程度不夠、應對不及時、處理不得當的話,仍有可能對市場形成局部沖擊。
信用風險事件甚至違約事件的出現,短期可能會對市場參與者造成一定影響,但從長遠來講對建立市場化的定價估值體系,完善市場風險分散分擔機制,充實評級違約率數據庫均有積極意義,也是對現有機構、制度規范和市場參與者行為的自我校驗,有利于市場長遠健康發展。這一點現在已經成為很多監管部門、市場成員和專家媒體的共識。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