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利好債市 信用債有價值
資料圖
招商基金兩個數據引起市場關注,一是目前管理公募固定收益產品規模已達400億左右,今年已增長了近200億,在不到3年時間規模增長近10倍;二是旗下固定收益產品業績突出,今年旗下所有債券基金收益排名均靠前。
招商基金固定收益總監張國強認為,目前這一時點對債券市場看法相對中性,經濟難以大幅反彈,通脹近期風險不大,債券市場風險相對不大,債券收益率下行空間也相對有限,信用債相對價值更好。
通脹有遠慮
證券時報記者:“穩增長”等政策出臺,您對下半年宏觀經濟走勢如何看?是否發生轉變?
張國強:現在政策提出的“穩”增長,是有別于2008年提出的“保”增長,現在的情況較2008年是有區別的,首先現在的就業環境遠好于2008年,充分就業使得政策的急迫性在減弱;其次政策受到的制約也較強,通脹的趨勢性提升,地方政府的負債問題等等,這就決定了政策的力度和節奏將大幅弱于2008年。“穩增長”的意義在于在容忍經濟增長下行的基礎上,使得下滑的幅度可控。從現在的情況來看,由于4月份的經濟數據大幅低于預期,政策的刺激也將會加碼,短期來看政策需要時間發酵,所以短期經濟增長難有起色。看下半年,借用一句話就是“事情有了變化”,政策的效用終將體現,使得經濟在低位企穩,但是由于前面分析的原因,政策的力度和節奏可能弱于預期,經濟也難以大幅快速反彈。
證券時報記者:有人認為通脹基本沒有,不用擔憂,也有人擔憂通脹起來,您如何看?
張國強:通脹可以這么說“無近憂,有遠慮”,近期來看,食品價格的回落,特別是豬肉價格周期性的回落,同時疊加大宗商品價格特別是油價的下滑,近期通脹在食品和非食品雙方面都沒有壓力,近期來看通脹直到三季度都沒有太大問題。從長期來看,通脹中樞的趨勢性抬升不可避免,人口紅利的退去,人力成本的上升,資源要素改革及理順,這些長期變化的因素都是易上難下,以后大家將要習慣“3%”左右的通脹是正常現象。
降息利好債市
證券時報記者:能否解讀下央行近期降息舉動,資金面的緊張狀況緩解能否給債市帶來機會?
張國強:央行6月7日公布降息,從具體的降息幅度來看,表面上是對稱降息一年存貸款基準利率各下調25基點,但從新出臺的存款利率上浮及貸款利率下浮的比例來看,由于現在的經濟狀況,銀行面臨較大的攬存壓力,和較弱的貸款需求,所以存款利率的上浮和貸款利率的下浮有大概率可能實現,所以實際的效果相當于一次不對稱降息。從目前的經濟運行情況看,考慮到長期貸款增長乏力,降息尤其是非對稱降息是有必要的,因為現在經濟下滑的一個很重要因素是企業融資成本過高。總體來說降息對債市是利好,但是由于前期的預期比較充分,實際對收益率的影響有限。
對于債市而言,資金面的寬松是利好,現在短端利率上已經完全反映了這種效應,近期債券收益率的下降收益率的曲線陡峭化明顯,資金面的寬松已經有一部分反映在債券的收益率中。
證券時報記者:目前10年期國債收益率已經在3.5%歷史均值以下,有人認為債券配置吸引力在下降,您是怎么看下半年債券市場的?更看好哪些品種?
張國強:債券市場自2011年8月份見底以來,由于政策拐點的出現,以及經濟增長的持續走弱,債券市場走出了一波牛市行情,以2010年期國債為例,從去年的高點至今已經下行了80bp,從絕對配置價值而言,吸引力確實相對去年三、四季度小了很多。但從各種大類資產的橫向比較來看,在現在這個時點對債券市場的看法相對中性,由于經濟難以大幅反彈,通脹近期風險不大,債券市場風險相對不大,另一方面從債券收益率來看下行空間也相對有限。當然分得更細一點,信用債由于其票息優勢以及貸款利率降幅較大的原因,相對價值更好一些。
債券產品空間大
證券時報記者:中國的債券市場、貨幣市場相比發達國家還不是很成熟,您認為未來中國的固定收益市場將有怎樣的發展趨勢?
張國強:比較發達國家的債券市場,不論從存量規模上還是產品的豐富程度上,中國的固定收益市場的成熟度都不夠。債券市場的發展最關鍵因素是需要監管層的大力推動,監管層大力推動企業直接融資,證監會大力鼓勵上市公司發行公司債,這就是固定收益市場第一個發展方向規模的不斷擴大。另一方面,非公開發行的高收益債、中小企業私募債等新品種的出現,使得中國的固定收益市場不斷的豐富和完善。最后,衍生品也是一個發展方向,國債期貨的試運行和即將推出,使得固定收益的投資方式更為豐富和廣泛。(方麗)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