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債余額為何超過GDP兩倍
日本財務省10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包括國債、借款和短期政府債券在內的國家債務余額達到歷史最高水平的959.9503萬億日元(約合12萬億美元)。現在,日本國家債務的余額是其每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兩倍多,平均每位日本國民肩負著761萬日元(約合8.5萬美元)的國家債務。面對巨額的財政赤字,增稅被認為是健全財政的唯一藥方。但野田政權試圖提高消費稅稅率的努力正遭遇著重重阻力。日本著名的國際經濟學家、慶應義塾大學教授竹森俊平在接受《朝日新聞》采訪時表示,政治失敗是導致日本財政狀況不斷惡化并陷入“失去的20年”的主要原因。
此起彼伏的“歐債危機”讓剛剛擺脫了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的世界經濟再次蒙上了陰影。其實,希臘等深陷債務危機的歐洲國家與日本比起來只是小巫見大巫。只不過95%以上的日本國債都是被本國的金融機構和國民購買的,而且現在日本國民的存款總數還大于國債的總余額,所以日本的國債危機暫時還不會爆發,就算爆發也不會對其他國家產生太大的影響。但是不斷增加的巨額國家債務無疑是套在所有日本國民頭上的一個無形的枷鎖。更致命的是,日本經濟自上世紀90年代初期泡沫破滅后已陷入長期的低增長甚至是停滯階段,原來常說“失去的10年”,但不經意間已成了“失去的20年”。所以指望日本的財政收入大幅增加來彌補財政赤字不太現實。另一方面,日本正面臨日益嚴重的少子高齡化問題,工作掙錢的年輕人越來越少,需要花錢治病養老的老齡人越來越多。日本今年國債余額大幅增加就是因為用于醫療和養老的社會保障經費不斷膨脹,以及政府大量發行“復興債”用于東日本地震災區的災后重建。
既然不能指望經濟快速發展從而大幅增加財政收入,那么只有通過增稅來改善日益惡化的財政狀況。所有國民一律平攤痛苦的消費稅被認為是最有效的稅收來源,事實上現任野田首相最大的政治使命就是要將消費稅稅率從現在的5%提高到10%。但野田試圖增稅的努力在黨內黨外都遭到了巨大的抵抗。民主黨內的反對派認為,2009年民主黨在大選中明確承諾4年內不增稅,現在不能違背這一承諾。何況還可以通過刺激經濟發展、縮減政府開支等手段來改善財政狀況。在野的自民黨雖然也主張將消費稅稅率提高到10%,但要求野田首先必須統一執政黨內部的意見,并且要求先解散國會、提前舉行大選,然后再談增稅的事。
竹森教授認為,對于增稅負有責任的主要是前首相小泉純一郎。2005年,小泉率領自民黨在眾議院選舉中大勝,一舉獲得了眾參兩院的主導權。當時日本的經濟也正處于復蘇的高潮。如果小泉是個負責任的政治家,就應該利用當時有利的政治條件果斷地提高消費稅稅率,從根本上改善日本的財政狀況。然而小泉僅僅滿足于自己所力推的郵政改革,沒有在增稅問題上作出努力。在小泉之后日本便進入每年換一位首相的政治動蕩期,執政黨難以同時掌握國會兩院的主導權。以至于在日本只有中央銀行能夠穩定地作出經濟決策,但大多是一些應急措施。
竹森教授痛批自1997年以來的政治失敗是導致日本經濟增長停滯、國債不斷擴大的主要原因。盡管明眼人都知道增稅不可避免,但一碰到選舉就會有“政治外行”站出來說可以通過經濟增長來改善財政。2001年,自民黨內的政治外行小泉贏得總裁選舉并就任首相。2009年民主黨能夠奪取政權也是因為小澤一郎提出的不增稅口號。現在另外一個政治外行、大阪市長橋下徹又站出來反對增稅并獲得了不少民眾的支持。
竹森教授說,日本人總是不愿意積蓄失敗的記憶。所有日本國民都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回避增稅的結果就是政府債務余額已經超過GDP的兩倍了。如果日本重復同樣的錯誤,那么財政就會破產,日本政治也將走進死胡同。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