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炒國債期貨的身份尚未明確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國債期貨獲證監會立項,進入審批流程階段”,中國證監會主席郭樹清17日亦在湖北表示“國債期貨已經準備就緒”。各方消息均顯示,中國國債期貨推出已獲實質性進展。
目前,作為持有國債70%~80%的參與主體銀行,已表露出對參與國債期貨的極大熱情。但期貨業人士告訴早報記者,銀行參與國債期貨交易還需要銀監會出臺相關指引,是通過成為特別結算會員還是交易結算會員或其他方式參與國債期貨交易尚無定論。
等待銀監會“身份認證”
今年2月13日,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啟動國債期貨仿真交易。首批參與試點的十余家金融機構包括期貨公司、證券公司和銀行。其中持國債數量龐大的銀行未來將成為中國國債期貨最重要的參與者。
目前,中國債券流通以滬深證券交易市場、銀行間債券交易市場和證券經營機構柜臺交易市場為主。從交易量看,銀行間債券市場是中國債券市場交易的主體場所;從銀行間市場債券托管投資者結構來看,市場參與者以商業銀行為中心,其托管額占比高達70%,而其他金融機構及非金融機構的參與度非常低。
北京工商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胡俞越表示,期貨是建立在現貨的基礎之上,國債期貨的現貨市場主要在銀行間市場。可以說,銀行是非常明顯的“大頭”。
“我行高度重視國債期貨的研究,第一時間參與國債期貨仿真交易,對于商業銀行來說,國債期貨的推出有利于銀行管理利率風險,豐富商業銀行交易品種和提高商業銀行綜合服務能力。”中國工商銀行(601398)上海市分行機構業務部兼分行營業部總經理助理葉明雯說道。
不過,目前對于銀行如何參與國債期貨交易尚無定論。盡管有期貨業人士認為,“仿真交易只要有系統平臺就可以了,還不需要明確以什么身份來參與的問題。”但更多人認為,銀行能否通過成為特別結算會員還是交易結算會員或其他方式參與國債期貨交易尚待明確,制度上仍需要銀監會出臺相關指引。
爭議“特別結算會員”
一位期貨業內人士告訴早報記者,股指期貨此前確實曾有過“銀行不作為特別結算會員”及“銀行可成為特別結算會員”的兩種討論,但最終銀監會在其網站上聲明澄清,根據中國現行的法律框架,商業銀行不能投資股指期貨,而關于商業銀行能否成為股指期貨特別結算會員,相關部門目前也仍未明確。
商業銀行已可參與商品期貨自營交易。2009年證監會和銀監會同意商業銀行可以進入黃金期貨市場,多家商業銀行成為上海期貨交易所自營會員參與黃金期貨交易。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會員管理辦法》中,交易所的會員分為交易結算會員、全面結算會員、特別結算會員和交易會員。交易會員可從事經紀或者自營業務,不具有與交易所進行結算的資格。結算會員可以從事結算業務,具有與交易所進行結算的資格;結算會員按照業務范圍分為交易結算會員、全面結算會員和特別結算會員,交易結算會員只能為其受托客戶辦理結算、交割業務;全面結算會員既可以為其受托客戶也可以為與其簽訂結算協議的交易會員辦理結算、交割業務;特別結算會員只能為與其簽訂結算協議的交易會員辦理結算、交割業務。目前,中金所會員數量為146家:全面結算會員15家、交易結算會員61家、交易會員70家。
“未來銀行參與國債期貨交易存在兩種可能,其中一種就是通過在中金所申請特別結算會員,直接融入期貨市場交易;另一種可能,則是通過控股期貨公司參與國債期貨交易。”胡俞越認為,相比較而言期貨公司資金量小,銀行很有可能通過控股券商系期貨公司,控股券商、期貨機構,從而全面占據交易平臺進入期貨市場。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