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19日在例行發布會上表示,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8.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4.2個百分點。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同比增長29.8%,對消費的拉動作用進一步增強。總體來看,當前我國消費市場基本平穩,消費升級勢頭不減,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增強。
在消費結構方面,服務消費規模持續擴大。上半年,全國餐飲收入1.9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9%;全國電影票房收入320億元,同比增長17.8%;5月份戶均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接近4個G,再創新高;旅游消費需求持續趨旺。
從銷售商品的類別看,改善類、升級類商品銷售平穩。全國限額以上單位化妝品、日用品、家電類和通訊器材銷售額同比分別增長14.2%、12.6%、10.6%和10.6%,較上年同期分別加快2.9、3.6、0.2和0.5個百分點。商務部監測的5000家重點企業上半年銷售類值中,對開門冰箱、滾筒式洗衣機、超高清電視銷量同比分別高出冰箱、洗衣機、電視類銷售增速8.8、5.2和3.5個百分點。
隨著網絡技術進步和互聯網普及率的提高,網購用戶規模不斷擴大,網上零售在上年高增速的基礎上繼續快速增長。高峰介紹,2018年上半年,全國網上零售額達到4.08萬億元,同比增長30.1%。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為3.13萬億元,同比增長29.8%,高于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4個百分點,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17.4%,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的貢獻率達46.4%,對消費的拉動作用進一步增強。
近期,消費升級接連迎來重磅利好:個稅改革提速,5000元起征點有望10月率先落地;7月起,我國1449個稅目的日用消費品進口關稅大幅調降,汽車整車進口及零部件進口關稅調降……
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4月份,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542億元,同比名義增長9.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9%)。這一增速水平比上個月放緩0.7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放緩1.3個百分點。
“五一”小長假期間,包括家電消費、休閑旅游等消費呈現出火爆態勢,品牌消費、品質消費等消費升級趨勢日益明顯。業內指出,今年我國消費將實現更有質量的增長,體現在消費結構的不斷升級。
面對國內外消費市場環境變化,中國家居業應改變“以經銷商為中心”的傳統產業鏈條,向“以消費者為中心”轉型,走品牌專業化之路,升級配套業態和購物服務體驗,通過新生活方式的傳播,豐富品牌的文化價值內涵。
隨著上市公司、銀行年報密集公布,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業績也浮出水面。截至4月16日,從已公布盈利數據的7家持牌消費金融機構來看,招聯消費金融、捷信消費金融凈利潤超過10億,已超過部分上市農商行。馬上消費金融凈利增88倍成“黑馬”。
隨著上市公司、銀行年報密集公布,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業績也浮出水面。截至4月16日,從已公布盈利數據的7家持牌消費金融機構來看,招聯消費金融、捷信消費金融凈利潤超過10億,已超過部分上市農商行。馬上消費金融凈利增88倍成“黑馬”。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10日發布消息稱,今年以來,中國居民消費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態勢,實物商品消費提檔升級,服務消費培育壯大,消費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增強,為保持經濟平穩運行發揮了“壓艙石”的重要作用。
電商平臺不僅是“溝通者”,而且同商場、超市、展銷會的舉辦者、柜臺出租者一樣,都是經營者。如果消費者和賣家發生糾紛,電商平臺理應積極幫助消費者維權,不應推脫。
每年的3月15日是“國際消費者權益日” (World Consumer Rights Day) ,由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于1983年確定,目的在于擴大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宣傳,使之在世界范圍內得到重視,以促進各國和地區消費者組織之間的合作與交往,在國際范圍內更好地保護消費者權益。
網購年貨,自主選座,叫上一份外賣,“輕裝”出門,坐上飛馳的高鐵,連上WIFI,下單除夕年夜飯,搶紅包,網上拜年……這不是劇情,這是現實,發生于2018年初的中國社會。
在消費升級大背景下,回家探親已不再是春節唯一主題,今年春節假期旅游“過大年”尤其火爆。
今年春節黃金周期間,全國消費市場年味濃、銷售旺,買年貨、趕大集、逛廟會、吃年夜飯等傳統消費持續火爆,旅游、讀書、觀影、看展等新興消費亮點紛呈。
6日,中國貿促會研究院發布《2017/2018年中國消費市場發展報告》,預計今年消費將連續第15年兩位數增長,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將首次突破40萬億元大關,消費將實現更有質量的增長,全年消費率有望保持60%的高位,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進一步提高。
昨日,大河報記者從洛陽市消費者協會獲悉,目前該協會正面向全市征集消費維權志愿者,希望熱心人士積極參與,共同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日前,浙江省金華市市場監管局和金華市消保委組織實施了“放心消費示范單位建設”工作,向社會招募了40名來自各行各業的消費維權義工,經過培訓掌握一定的法律法規和消費知識后,分成5個小組“潛入”各縣市區進行暗訪、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