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媒體報道,消費者到銀行存款,被銷售人員誤導購買了保險產品,引發關注。對此,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日前發布消費提示稱,個別金融機構、保險銷售人員的銷售誤導行為,影響行業形象,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消費者在購買銀保產品時需要謹防以下三類銷售誤導行為:
一、混淆產品類型。以儲蓄存款、銀行理財、基金等其他金融產品的名義宣傳銷售保險產品,或將保險產品宣傳為保險公司與商業銀行機構共同開發的產品等,沒有如實向消費者說明所推薦產品是保險產品。
二、夸大產品收益。對保險公司的股東情況、經營狀況以及過往經營成果進行虛假、夸大宣傳,或對保險產品的不確定利益承諾保證收益等,沒有如實向保險消費者說明人身保險新型產品等保單利益的不確定性。
三、隱瞞產品情況。沒有如實向保險消費者說明與保險合同相關的重要信息,比如隱瞞保險產品的除外責任,提前退保可能產生的損失,費用扣除情況,猶豫期的起算時間、期間以及享有的權利等。
銀保監會表示,針對銀保產品銷售誤導行為,監管部門將依法采取監管措施,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同時,消費者在購買銀保產品時,也要注意防范銷售誤導風險:
首先要確認銷售資質。根據相關規定,商業銀行銷售人員應遵循相關監管要求并具有代銷業務相應資格,銷售人員相關信息及其銷售資格應當在專區內進行公示,除本行工作人員外,禁止其他人員在營業場所開展營銷活動。建議消費者根據專區內公示信息,判斷銷售人員是否為銀行工作人員及其是否具備代銷保險業務相應資格。
其次要了解產品信息。根據相關規定,商業銀行應當向客戶提供并提示其閱讀相關銷售文件,以請客戶抄寫風險提示等方式充分揭示代銷產品的風險,銷售文件應當由客戶逐一簽字確認。
此外,消費者還應積極配合“雙錄”。目前,除電話銷售業務和互聯網保險業務之外,商業銀行銷售保險期間超過一年的人身保險產品,應在取得消費者同意后,對銷售過程關鍵環節以現場同步錄音錄像方式予以記錄。
據悉,根據相關規定,商業銀行代理銷售的保險產品保險期間超過一年的,應在保險合同中約定15個自然日的猶豫期,猶豫期自投保人收到保險單并書面簽收之日起計算。投保人在猶豫期內可以無條件解除保險合同,保險公司除扣除不超過10元的成本費以外,退還全部保費。
剛剛過去的6月份,銀行理財收益并沒有出現“年中反彈行情”,整體表現較為平穩。融360數據顯示,6月份銀行理財的平均收益率為4.81%,較2月份的最高點4.91%下降了0.1個百分點。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近日對外發布了村鎮銀行的最新情況。相關資料顯示,試點設立村鎮銀行十多年來,村鎮銀行已成為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助力普惠金融發展的金融生力軍。
7月2日,英國《銀行家》雜志公布“2018年全球銀行1000強”榜單,興業銀行按一級資本排名第26位,按總資產排名第28位,均較上年提升2位,進一步鞏固了全球銀行30強的國際排位。
教育部數據顯示,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了出國留學作為學習生涯的重要一環。2017年,我國出國留學人數首次突破60萬大關,達60.84萬人,同比增長11.74%,持續保持世界最大留學生生源國地位。
記者近日走訪多個銀行網點發現,今年年中銀行攬儲,除了增加銀行理財產品的發行量和提高收益率,大額存單和結構性存款也成了多家銀行的發力點。
去年以來,不少銀行陷入貸款額度緊張的局面,一些購房者申辦貸款后,銀行卻遲遲沒有放款,直接導致他們在購房合同約定時間內,沒能付清全部房款。
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收益率已經連跌三周了。融360監測的數據顯示,上周銀行理財產品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79%,較上上周微幅下降0.01個百分點。
繼4月份各國有大行和城商行上調大額存單利率后,5月以來又有多家股份制銀行和農商行陸續加入到利率上浮的隊伍中。其中,部分農商行的利率上浮高達55%。
經過近半年的征求意見,銀保監會日前正式發布了《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下稱《辦法》)。
多位專家和銀行業內人士表示,今年以來,銀行負債端成本上升推動資產端定價“水漲船高”。為保持合理息差水平,銀行資金“定價”上調趨勢仍將持續。
資管新規要求銀行理財產品不得承諾保本,而披著“保本”外衣的結構性存款成了銀行發力的重點。但是,結構性存款井噴之下也暗藏違規操作,部分銀行將結構性存款通過設置“假結構”變相“高息攬儲”。近日市場就傳言,部分銀行發行“結構性存款”,已被地方監管部門叫停。
中國人民銀行5月11日發布的4月份金融數據顯示,4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73.77萬億元,同比增長8.3%,增速比上月末高0.1個百分點。
當前,銀行主動調整利率的原因在于供需兩個層面:一方面是受防風險去杠桿的金融政策環境影響,另一方面則是銀行資金存款需求上升。在資金成本抬升的形勢下,商業銀行需立足客戶立行和能力立行,更加注重提升綜合服務能力,提高凈息差能力。
作為備案硬性指標之一的銀行存管,一直都是眾網貸平臺的攻堅重點。據融360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4月23日,全國共有832家正常運營的網貸平臺上線銀行資金存管系統,占融360監測范圍內正常運營平臺的53.16%。
昨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工行、建行、農行和中行四家國有大行的北京分行獲悉,他們將于下周一或周二開始,將北京地區首套房貸款利率按照央行基準利率的1.1倍執行,二套房貸款利率政策不變,仍為基準利率上浮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