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18日對前5個月金融運行情況及貨幣政策執行情況進行總結,并對5月社融指標腰斬、債券違約風險上升等市場擔憂問題進行了正面回復。央行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金融市場流動性合理穩定,未來將繼續實施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節奏,加大對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支持力度,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
5月社融增量數據顯示,當月社融增量僅有7608億元,環比幾近“腰斬”,創20多個月以來的新低。盡管社融增量大幅下滑仍與強監管下影子銀行業務持續萎縮有關,但超乎市場預期的萎縮速度仍引發了市場的擔憂。市場普遍認為,此次央行并未跟隨美聯儲加息與5月社融數據相關,未來貨幣政策或更為關注國內經濟領域風險。
對此,央行相關負責人回應,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長適度,實體流動性整體趨于穩定,強監管、去杠桿政策效應逐步發揮,委托貸款、信托貸款及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等表外融資有所下降,債券市場融資有所減少。
對于近期另一市場熱點——債券市場部分實質性違約事件,央行表示,債券市場風險總體可控。“今年以來,債券發行融資同比回暖,市場利率水平整體呈現下行趨勢,盡管出現了一些實質性違約事件,但近期新增違約總體呈點狀分布,未呈現風險集中的趨勢,是加強市場紀律、有序打破剛性兌付的體現,債券違約率總體水平不高。”央行相關負責人表示,截至2018年5月末,公司信用類債券違約后尚未兌付的金額663億元,占余額的比重為0.39%。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對記者表示,下階段可從四個方面理解央行的政策著力點:一是將繼續保持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并強調組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進行預調微調,以達到穩健中性目標;二是流動性穩定可預期。央行或將繼續保持“量”的穩定,因此下半年仍有定向降準的可能和空間,由此來確保市場利率的穩定;三是將進一步優化結構,在“金融去杠桿”的既定目標下,委貸、信托等規模下降的趨勢或將持續,信用緊縮的背景下,處理好非標等表外業務融資續接的問題也將是下半年考量的重點之一;四是央行將繼續著重降低融資成本。
前述央行相關負責人指出,目前中國經濟基本面良好,經濟增長的韌性增強,生產面指標穩中向好,總供求更加平衡,增長動力加快轉換。將繼續實施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加強形勢預判和預調微調,加強監管政策協調,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節奏,加大對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支持力度,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積極有效應對可能的外部沖擊,穩定市場預期,維護金融市場平穩運行,有序推進金融改革開放,促進經濟金融平穩健康發展。
央行14日進行700億元7天、500億元14天、300億元28天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分別為2.55%、2.70%、2.85%,均與上次持平,未跟隨美聯儲“加息”。
中國人民銀行6月12日發布的數據顯示,5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15萬億元,同比多增405億元。
記者11日從中國人民銀行獲悉,即日起,將在江蘇省泰州市和浙江省臺州市開展取消企業銀行賬戶開戶許可證核發的試點工作,試點地區的企業開立基本存款賬戶調整為備案制。
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穩定,同時進一步加大對小微企業、綠色經濟等領域的支持力度,促進信用債市場健康發展,在上周五宣布適當擴大MLF擔保品范圍的基礎上,央行6日開展MLF操作4630億元,對沖到期后MLF余額新增2035億元,無逆回購操作。
今年以來,央行嚴厲打擊支付亂象,規范市場秩序。一些第三方支付機構存在超范圍經營跨境支付業務、未按規定審核接入商戶背景、未按規定審核客戶身份信息、超交易限額辦理跨境支付、未按規定采集業務訂單信息以及未按規定報送異常情況報告等涉嫌違規問題遭到央行重罰。
6月1日央行宣布決定適當擴大中期借貸便利(MLF)擔保品范圍,以進一步加大對小微企業、綠色經濟等領域的支持力度,并促進信用債市場健康發展。
5月最后一天,央行繼續“放水”支持資金面。為對沖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逆回購到期等因素的影響,央行周四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2200億元逆回購操作。
自博鰲論壇宣布大幅放寬包括銀行業在內的市場準入后,中國人民銀行和各金融監管部門明確了下一步開放的時間表和路線圖,措施接連落地。
記者24日從央行官網了解到,2018年第一季度全國支付體系運行平穩,社會資金交易規模不斷擴大,支付業務量穩中有升。其中,非銀支付2018年第一季度交易筆數、金額再創新高,筆數突破1000億筆,金額突破50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34.00%和93.15%。
互聯網黃金新規來襲,還能隨意投資黃金嗎?5月8日,記者從上海黃金交易所官網獲悉,央行下發《互聯網黃金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下稱《意見稿》),擬從金融機構、互聯網機構資質、信息披露、投資者保護等多個角度進行規范。
目前,一些第三方APP顯示,可以查詢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的個人信用報告。對此,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官網在首頁醒目位置用紅色字體標注“安全提示
央行征信中心的網站上,也用紅色字體標注:“安全提示:征信中心未授權任何第三方應用程序(APP)提供個人信用報告查詢服務,敬請廣大用戶注意。”
最近一年,一些手機APP開始在朋友圈賣力推廣,號稱不用跑銀行排隊等候,在手機上下載個APP應用,就可以查詢自己在央行征信系統中的個人信用報告。
在經歷了5個多月的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并接受來自市場近2000條修改意見后,央行、證監會等4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新規明確了資產管理業務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打破剛性兌付。
央行26日(周四)開展10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當天有2500億元逆回購到期,自此,全天凈回籠1500億元。對此,業內專家表示,置換MLF和逆回購到期等因素,限制了此次降準釋放資金規模,資金面的修復需要一定過程,但趨于好轉的方向是明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