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6月6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在市場監管領域推進管理方式改革和創新,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決定全面清理各類證明事項,更多消除群眾和企業辦事煩惱;確定進一步建設和完善社會信用體系的措施,以誠信立身興業。
會議決定,順應企業和群眾呼聲,全面清理各類證明事項。一是對國務院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等設定的證明事項,可直接取消的要立即停止執行,并抓緊修改或廢止規章、文件。年底前先行取消申請施工許可證時需提交的資金到位證明等一批證明事項。二是對法律法規有規定,但可通過法定證照、書面告知承諾、政府部門間核查等涵蓋或替代的證明事項,要提請修法,依托信息共享和信用體系予以取消。三是對各地自行設定的證明事項,除地方性法規規定外,最晚應于年底前取消。四是各地區各部門要及時公布取消和保留的證明事項清單,對確需保留的要逐項列明設定依據、辦理指南等。清單之外,政府部門、公用事業單位和服務機構不得索要證明。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吳琦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清理規范各類證明,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和開展“減證便民”行動的重要舉措,有利于優化政府服務,減輕企業負擔,維護群眾利益。在之前的改革中,已經清理了很多不必要的證明,但是企業在生產經營和群眾在現實生活中需要提供的證明材料仍然較多。
吳琦說,本次會議體現了最大限度減少證明事項數量的工作思路:一方面,全面排查,堅決清理。對于國家和地方法規之外的證明,特別是對制約企業經營的一些“多、煩、難”證明事項,以及可被涵蓋和替代的證明;另一方面,清單管理,動態調整。及時公布取消和保留的證明清單,防止被取消的證明死灰復燃。
此次會議還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要及時公布取消和保留的證明事項清單,對此,有地方政府基層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公布保留清單,可以倒逼政府部門轉變工作模式,從“避責思維”變成“負責思維”,從“群眾不便”變成“部門不便”,從“坐堂辦證”變成“出門辦證”。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月30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進一步積極有效利用外資的措施,推動擴大開放促進經濟升級;決定較大范圍下調日用消費品進口關稅,更好滿足群眾多樣化消費需求;部署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給他們更多幫扶和關愛。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月23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加大困難地區和薄弱環節教育投入,推進多渠道增加托幼和學前教育資源供給;采取措施加快推進奶業振興、保障乳品質量安全;決定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以開放推動經濟結構優化升級。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月16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和企業群眾辦事“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決定在全國推開外資企業設立商務備案與工商登記“一口辦理”;確定進一步降低實體經濟物流成本的措施。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5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再推出7項減稅措施,支持創業創新和小微企業發展;部署對銀行普惠金融服務實施監管考核,確保今年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下降。
會議指出,加大對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激勵,有利于更大激發創新活力,提升經濟競爭力,促進民生改善。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4月12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措施,緩解看病就醫難題、提升人民健康水平;決定對進口抗癌藥實施零關稅并鼓勵創新藥進口,順應民生期盼使患者更多受益。
國務院組成部門調整一圖了解
據了解,城鄉保障性安居工程方面,將由地方結合實際制定標準。主要依據地方財力狀況度、年度任務量等因素確定中央與地方的支出責任及分擔方式。
據了解,城鄉保障性安居工程方面,將由地方結合實際制定標準。主要依據地方財力狀況度、年度任務量等因素確定中央與地方的支出責任及分擔方式。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月7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辦理全國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情況匯報,推進依法科學民主決策提升政府工作水平。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月17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擴大“證照分離”改革試點事項探索形成可復制經驗,進一步改善營商環境;確定進一步支持返鄉下鄉創業的措施,激活農村資源要素促進鄉村振興。
中國政府網9日消息,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在自由貿易試驗區暫時調整有關行政法規、國務院文件和經國務院批準的部門規章規定的決定》,自印發之日起施行。
經李克強總理簽批,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環境保護稅收入歸屬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環境保護稅為地方收入。
近日,國務院印發《關于探索建立涉農資金統籌整合長效機制的意見》(下稱《意見》),部署推進涉農資金統籌整合工作,針對當前涉農資金多頭管理、交叉重復、使用分散等問題,優化頂層設計,完善政策措施,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近期,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印發了《關于開展扶貧領域作風問題專項治理的通知》,決定將2018年作為脫貧攻堅作風建設年,在全國范圍開展扶貧領域作風問題專項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