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中國采購經理指數。數據顯示,1月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1.3%,環比回落0.3%;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5.3%,環比上漲0.3%;綜合PMI為54.6%,與上個月持平。
專家表示,由于季節性因素,年初PMI指數出現波動是正常現象。預計3月份以后,企業將加快新一年生產經營布局,經濟走勢逐漸回歸平穩。上半年經濟雖然可能出現小幅緩慢下行,但全年經濟仍將穩中有進。而從年初監管力度看,金融去杠桿將延續,貨幣政策會維持穩健中性,或有新一輪定向降準。財政政策保持積極,但寬松空間有限。
季節性因素導致指數波動
1月制造業PMI雖環比回落0.3個百分點,但與去年同期持平,連續16個月位于51.0%以上的景氣區間,制造業繼續保持穩步擴張走勢。
在專家看來,季節性因素成為1月制造業PMI指數下降的主要原因。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指出,由于春節長假臨近,企業開工率降低,今年1月制造業PMI比上個月下降了0.3%,降幅為正常的季節性波動。過去5年每年1月份制造業PMI都呈現季節性下降,平均降幅在0.3%。
受與圣誕、新年相關的國外市場需求提前釋放等因素影響,新出口訂單指數為49.5%,比上月下降2.4個百分點。廣發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郭磊認為,出口訂單的季節性對于制造業PMI的拖累在0.1%左右。
人民幣升值對國內出口企業也帶來了較大壓力。17.4%的出口企業認為人民幣匯率波動給生產經營活動帶來不利影響,比重比上月上升2.7個百分點。“由于人民幣升值,出口波動明顯,裝備制造業、大中型企業生產活動有所下降。”中國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師陳中濤表示。
同樣是受春節假日臨近等因素影響,1月份消費品制造業加快增長。“消費品制造業PMI為52.7%,比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高于去年同期和制造業總體水平1.8和1.4個百分點,其中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及酒飲料精制茶制造業、紡織服裝服飾業、醫藥制造業等行業PMI均位于53.0%及以上的較高水平,擴張動力較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明顯。”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說。
不過,不少專家表示,年初數據存在一系列特殊性,可對照性較低,進一步驗證要等待開工季。“2017年春節在1月,2018年在2月,春節錯位對于工業和商業的影響都會比較大。工作日差異也可能對統計體系的數據有一定影響。此外,嚴寒天氣也會帶來數據異常,比如居民用電偏高,以及建筑開工數據偏低。環保限產影響邊際減弱后,供給端是否會有反彈也并不清楚。”郭磊表示。
也有專家指出,雖然制造業仍在平穩擴張,但近幾個月略有增長放緩趨勢。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宏觀研究室副研究員劉學良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這與我國房地產市場逐漸趨于穩定,房價以及眾多原材料和工業品漲幅趨緩有一定關系。
首次發布綜合PMI產出指數
國家統計局自2018年1月份開始發布月度中國綜合PMI產出指數。這是我國首次發布綜合PMI產出指數。
據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負責人介紹,我國綜合PMI產出指數的編制方法采用國際上通行的做法,即將制造業生產指數與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進行加權求和。綜合PMI產出指數以50%作為經濟強弱的分界點,高于50%時,表明經濟總體擴張;低于50%,表明經濟總體收縮。而相對于GDP增速來說,綜合PMI產出指數是同步指標,制造業PMI是先行指標。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王志剛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以往制造業PMI和非制造業PMI分別從制造業和非制造業兩個生產領域反映經濟發展的景氣狀況,不能反映經濟結構的變化對整體經濟帶來的影響。綜合PMI產出指數可以更好體現出整體經濟結構的變化以及對經濟產出的推動作用。
“1月份,綜合PMI產出指數為54.6%,與上月持平,表明我國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總體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態勢。”趙慶河指出,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高于制造業生產指數1.8個百分點,表明非制造業業務總量的增長快于制造業生產。
“非制造業景氣度高于制造業,表明隨著中國經濟結構的調整,服務業包括現代服務業發展加快,新舊動能轉換速度加快,新的動能不斷集聚,從整體上對于改善中國經濟質量有很強的助推作用。”王志剛說。
“非制造業中,高端服務業表現較好,建筑業表現較差。這說明中國的產業結構在調整。其中,建筑業回落是一個長期趨勢,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必然出現的現象。”北京大學經濟研究所常務副所長、經濟學院教授蘇劍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要辯證看待我國服務業快速發展。美國等發達國家正在進行再工業化,我國同樣不能因為強調發展服務業而影響制造業的發展,尤其要關注產業升級。
近期經濟或現小幅放緩
對于經濟未來的運行走勢,多位專家認為,短期內還有可能出現輕微放緩。華泰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李超表示,從1月PMI來看,經濟開局緩慢下行態勢漸顯,還需緊跟高頻數據確認利率下行拐點信號。2018年在消費穩健、進出口修復和基建托底的預期下,全年經濟下行壓力不大,預計全年GDP同比增速可能走出淺“V”字,上半年可能出現小幅緩慢下行,下半年有所恢復。
連平認為,由于春節錯位季節性因素,1、2月PMI指數以及進出口貿易等數據出現波動是正常現象,并不代表2018年經濟運行走勢。預計到3月份之后制造業PMI將會上升,繼續保持在擴張水平。
陳中濤也表示,企業正在積極調整生產經營戰略,加強內部管理,加快技術創新。預計3月份以后,企業將加快新一年生產經營布局,經濟走勢將逐漸回歸平穩。
全球主要經濟體增長穩健,外需環境整體也較好。根據IMF最新預測,2018年全球經濟增速上調至3.9%,較2017年提高0.2個百分點。目前主要發達國家制造業PMI仍處于2016年以來的高位,主要發展中國家制造業PMI延續反彈。
民生證券研究院宏觀研究員李俊德說,從一季度開始,本輪金融、地產、地方政府三重緊縮的效果初步顯現,會有部分經濟數據出現小幅下滑。從全年看,經濟增速或出現前低后高。“此外,從年初監管力度看,金融去杠桿延續,貨幣政策會維持穩健中性,但定向降準可能出現。財政政策保持積極,但寬松空間也有限。”
王志剛認為,中國經濟具有較大韌性,未來一段時間仍將保持穩中有進,但也要注意防范并妥善化解一些風險,平衡好穩增長、防風險、調結構的關系,通過市場化改革激發更大活力,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記者 林遠 班娟娟)
自河南省公安廳開展“平安守護”專項行動以來,商丘市公安局周集派出所迅速行動,近日在轄區內組織開展集中清查專項行動,極大地打壓犯罪空間、震懾違法犯罪、維護轄區治安秩序穩定,確保人民群眾過上一個安全祥和的春節,進一步增強了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安全感。
春節臨近,出行熱潮將至。昆明市消費者協會日前發布消費警示,提醒消費者春節期間預訂酒店應查看其證照是否齊全,謹慎選擇酒店住宿預付卡消費,遇到消費糾紛時應保存證據及時維權。
狗年春節臨近了,線下的商場和超市已經開始了新春大促,線上的電商也都鉚足了勁打理自己的“年貨節”。
春節即將到來,一年一度的春運大戲又要上演,許多急于返家的人卻往往面臨一票難求的窘境。出發前,車主最好帶上自己的保險單據,記下保險公司的應急救援電話,以防發生事故后無所適從。
春節將至,一波消費高峰即將到來,為此中消協今日發布2018年春節十大消費提示,包括警惕“感恩答謝會”、商家優惠促銷陷阱等,針對消費者對“掃碼送禮”新型詐騙模式的防范不足,中消協提醒要時刻提防個人信息泄露。
在春運開啟前的1月下旬,國內旅游價格存在洼地,不少家長都選擇這個時間帶娃出游。另一邊廂,隨著春節黃金周的出境長線游報名截止,廣州市內各大旅行社迎來了國內游報名高峰。
2018年的春節一天天臨近,雖然過年回家是中國人的傳統,而據中國旅游研究院調查顯示,今年春節,大家的出游意愿也很強烈。
春節臨近,白酒市場進入消費黃金期,茅臺公司也順勢加大市場投放量。但北京青年報記者的調查發現,平價茅臺仍舊“一瓶難求”,不僅線下零售端里高價、缺貨仍是常態,在線上的幾大電商平臺中由于黃牛使用搶票軟件掃貨,真正買到茅臺酒的難度更是堪比搶春運火車票。
距離2018春節大遷徙的到來越來越近,作為繼火車、飛機后最主要出行方式之一,租車出游、返鄉也越來越受追捧。
國家統計局10日發布數據顯示,2017年12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環比上漲0.3%,同比上漲1.8%。全年上漲1.6%,漲幅比上年回落了0.4個百分點。
線上旅行社最新一份大數據顯示,已有超過5萬游客預訂了春節旅游度假出行。涉及100多個出發城市,到達全球60多個國家、280多個目的地城市。
據悉,2018年春運自2月1日開始,3月12日結束。根據火車票提前30天售票的規定,3日就能夠購買2018年春運第一天,即2月1日的火車票,若到車站窗口、代售點或自動售票機購買,則需等到1月5日。
春運出行是為了更好的團聚,不要吝惜出行的腳步,去除那些“執拗的偏見”,躋身在春運的大潮里要保護好自身的安全,理性選擇購票方式,認識春運,不要讓車票阻礙了我們出行的路。
近日,網友「淡定的蛋蛋」在蕭內網發帖說:買了幾只湖蟹,吃的時候打開來一看嚇一跳!幫我看看這是啥?
2017年春節假期期間,開封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城管局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確了工作重點,一線人員全員上崗、加班加點,全力保障節日期間的城市環境秩序,圓滿完成了春節假期市容環境保障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