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停滯多年的銀行IPO重新破冰并迎來9家銀行上市后,2017年銀行上市熱情依然不減。近兩月內,廈門銀行,浙商銀行和江蘇大豐農村商業銀行趕在今年IPO申請基準日之前加入排隊序列。
不過,與銀行上市熱情持續高漲形成對比的是,銀行IPO審批節奏放緩。截至20日,滬深兩市共有14家銀行在排隊,但僅有成都銀行完成過會。銀行IPO已出現“堰塞湖”現象。
證監會官網顯示,截至20日,14家銀行在A股門外排隊的銀行分別是哈爾濱銀行、威海市商業銀行、浙江紹興瑞豐農村商業銀行、江蘇紫金農村商業銀行、長沙銀行、西安銀行、浙商銀行、廈門銀行、鄭州銀行、蘭州銀行、青島農村商業銀行、蘇州銀行、青島銀行和江蘇大豐農村商業銀行。
其中,長沙銀行、鄭州銀行進度較快,顯示狀態為“預先披露已更新”,剛報入不久的廈門銀行,浙商銀行和江蘇大豐農村商業銀行狀態為“已受理”,其余銀行狀態均顯示為已反饋。根據目前證監會IPO審核速度以及各銀行排隊次序,業內人士預計明年四五月或迎來銀行過會高峰。
而從排隊時間來看,老牌城商行哈爾濱銀行于2015年11月披露招股書,是14家銀行中等候時間最長的,其他銀行多數也在A股門外候場超過一年。
與已經上市的銀行相比,擬上市的這些城商行和農商行在資質條件方面仍有不小差距。不過,這些銀行對A股上市仍然充滿熱情。業內人士指出,在實體經濟下滑的背景下,銀行利潤空間逐漸被壓縮,不良貸款大幅度提升,銀行普遍面臨資本金不足等問題,因此通過上市融資擺脫資本困境成為不少銀行的選擇。
例如,鄭州銀行近期更新的招股書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鄭州銀行一級資本充足率跌至8.61%,距離監管紅線僅有0.11個百分點,該行2016年資產規模增速在A股排隊IPO的上市銀行中最高;甘肅銀行盡管近年密集發債,也沒能阻擋資本充足率的下滑,2016年末資本充足率指標同樣逼近監管紅線。為滿足補充資本充足率的要求,多家A股仍在排隊但已在港股上市的銀行在今年9月份后迎來銀行募資潮,如浙商銀行發行1.09億股境外優先股,募集總額約21.75億美元;哈爾濱銀行獲準發行不超過0.8億股境外優先股;青島銀行、鄭州銀行成功發行12億美元、11.91億美元的非累積永續境外優先股。
除當前資本充足率不足,不良率高企,撥備覆蓋率“踩”監管紅線這類眾所周知影響城商行、農商行上市的原因,由于申請文件不齊備導致進入“中止審核”狀態而退出IPO正常排隊名單的銀行也不在少數,如江蘇銀行、成都銀行、青島銀行等。此外,管理制度不健全、內控制度以及風險管理體制不健全等因素也是阻礙城商行、農商行正常上市的眾多原因之一。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認為,總體來看,上市對于商業銀行具有積極作用,有助于銀行補充資本,完善公司治理,規范經營管理機制和信息披露制度,還能提升地方性銀行在全國的知名度。
但他同時強調,城商行、農商行與股份制銀行不同,其經營區域往往過于集中在當地,很容易受當地政策以及行業的影響,從而導致業務出現較大變化。(記者 張莫 實習記者 向家瑩)
目前大部分銀行已經開始執行首套房貸款利率為基準上浮10%。除部分外資行及少數優質客戶執行上浮5%外,上浮10%已經成為房地產市場剛需的主流。從趨勢看,2018年也會延續這一變化。
在連續兩月順差之后,我國銀行結售匯再次轉為逆差。國家外匯管理局18日數據顯示,2017年11月,銀行結匯1474億美元,售匯1549億美元,結售匯逆差75億美元。
今年以來,銀行委外規模結束了2014-2016年的急速擴張態勢,進入下降通道。據券商估算,三季度末銀行委外規模較一季度末下降逾萬億元。
進入年末,銀行理財產品如期出現翹尾。據機構數據顯示,上周(11月24日~11月30日)銀行理財產品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73%,較前周上升了0.06個百分點,今年首次突破4.7%關口。
日前,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聯合發布《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下稱《指導意見》),引發市場廣泛關注。
隨著11月中旬我國北方地區普遍開始供暖,銀行理財產品的發行也有升溫跡象。
在“租購并舉”的背景下,包括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在內的銀行紛紛涉水租賃住房貸款業務:11月28日,工商銀行北京分行在北京宣布,將為住房租賃市場企業端與個人端推出專屬金融產品。
在“租購并舉”的背景下,包括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在內的銀行紛紛涉水租賃住房貸款業務:11月28日,工商銀行北京分行在北京宣布,將為住房租賃市場企業端與個人端推出專屬金融產品。
房地產業內認為,租房貸款將鼓勵更多資金進入租賃市場,或促使租房利好政策頻出,長期將促使求租量和租金上漲,有投資者甚至考慮借此“抄底”。不過市場人士認為,目前租金市場還不是低位,難有“抄底”一說,而租金市場長期緩慢上漲,難獲投機機會。
國家外匯管理局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10月,銀行結匯8524億元人民幣(等值1289億美元),售匯8341億元人民幣(等值1261億美元),結售匯順差183億元人民幣(等值28億美元)。
年關將至,房企資金鏈或再承壓。記者從業內人士處獲悉,目前有銀行正在重啟壓力測試,部分開發商資金壓力將加大。
進入四季度,銀行貸款額度緊張趨勢初顯。昨日,央行發布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10月新增貸款僅比去年同期多增119億元,低于此前市場預期。
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強勁、金融監管加強促使部分非標融資轉向表內信貸、流動性偏緊等多重原因疊加,導致年關銀行信貸額度比往年更加緊張。
臨近年關,多家銀行信貸額度都呈現緊張態勢。記者了解到,房貸方面,包括工行、建行、招行在內的多家銀行額度都捉襟見肘,放款最快要等到明年1月份。
近日,中信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等多家銀行密集宣布進軍住房租賃市場。這些銀行普遍采用銀政合作或銀企合作模式,給予住房租賃金融支持和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