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外匯管理局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10月,銀行結匯8524億元人民幣(等值1289億美元),售匯8341億元人民幣(等值1261億美元),結售匯順差183億元人民幣(等值28億美元)。其中,銀行代客結匯8184億元人民幣,售匯7683億元人民幣,結售匯順差501億元人民幣;銀行自身結匯340億元人民幣,售匯658億元人民幣,結售匯逆差318億元人民幣。同期,銀行代客遠期結匯簽約822億元人民幣,遠期售匯簽約1236億元人民幣,遠期凈售匯414億元人民幣。截至本月末,遠期累計未到期結匯2194億元人民幣,未到期售匯7876億元人民幣,未到期凈售匯5683億元人民幣;未到期期權Delta凈敞口-3595億元人民幣。
2017年1-10月,銀行累計結匯89894億元人民幣(等值13263億美元),累計售匯97439億元人民幣(等值14364億美元),累計結售匯逆差7545億元人民幣(等值1101億美元)。其中,銀行代客累計結匯85507億元人民幣,累計售匯90402億元人民幣,累計結售匯逆差4894億元人民幣;銀行自身累計結匯4387億元人民幣,累計售匯7037億元人民幣,累計結售匯逆差2651億元人民幣。同期,銀行代客累計遠期結匯簽約8479億元人民幣,累計遠期售匯簽約8355億元人民幣,累計遠期凈結匯124億元人民幣。
2017年10月,銀行代客涉外收入15607億元人民幣(等值2359億美元),對外付款15603億元人民幣(等值2359億美元),涉外收付款順差4億元人民幣(等值1億美元)。
2017年1-10月,銀行代客涉外收入162366 億元人民幣(等值23957 億美元),對外付款169981 億元人民幣(等值25071 億美元),涉外收付款逆差7615 億元人民幣(等值1114 億美元)。
附:名詞解釋和相關說明
國際收支是指我國居民與非居民間發生的一切經濟交易,包括引起居民和非居民間資產和負債變化的所有金融交易和實物交易。
銀行結售匯是指銀行為客戶及其自身辦理的結匯和售匯業務,包括遠期結售匯履約和期權行權數據,不包括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數據。銀行結售匯統計時點為人民幣與外匯兌換行為發生時。其中,結匯是指外匯所有者將外匯賣給外匯指定銀行,售匯是指外匯指定銀行將外匯賣給外匯使用者。結售匯差額是結匯與售匯的軋差數。銀行結售匯形成的差額將通過銀行在銀行間外匯市場買賣平盤,是引起我國外匯儲備變化的主要來源之一,但其不等于同期外匯儲備的增減額。
銀行結售匯不按居民與非居民交易的原則進行統計,且其僅包括銀行與客戶及其自身之間發生的本外幣買賣,即人民幣和外匯的兌換交易,不同于國際收支交易的統計范圍。
遠期結售匯簽約是指銀行與客戶協商簽訂遠期結匯(售匯)合同,約定將來辦理結匯(售匯)的外匯幣種、金額、匯率和期限;到期外匯收入(支出)發生時,即按照遠期結匯(售匯)合同訂明的幣種、金額、匯率辦理結匯(售匯)。遠期結售匯業務使得企業可提前鎖定未來結匯或售匯的匯率,從而有效規避人民幣匯率變動的風險。銀行一般會通過銀行間外匯市場來對沖遠期結售匯業務形成的風險敞口。比如,當銀行簽訂的遠期結匯大于遠期售匯時,銀行一般會將同等金額的外匯提前在銀行間外匯市場賣出,反之亦然。因而遠期結售匯也是影響我國外匯儲備變化的一個因素。
本期末遠期結售匯累計未到期額是指銀行與客戶簽訂的遠期結匯和售匯合同在本期末仍未到期的余額;差額是指未到期遠期結匯和售匯余額之差。簽約額與累計未到期額之間的關系為:本期末遠期結售匯累計未到期額=上期末遠期結售匯累計未到期額+本期遠期結售匯簽約額-本期遠期結售匯履約額。
未到期期權Delta凈敞口是指銀行對客戶辦理的期權業務在本期末累計未到期合約所隱含的即期匯率風險敞口。銀行為管理這部分風險敞口,在期權合約存續期間通常會在外匯市場進行對沖。
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是指境內非銀行居民機構和個人(統稱非銀行部門)通過境內銀行與非居民機構和個人之間發生的收付款,不包括現鈔收付和銀行自身涉外收付款。具體包括:非銀行部門和非居民之間通過境內銀行發生的跨境收付款(包括外匯和人民幣),以及非銀行部門和非居民之間通過境內銀行發生的境內收付款(暫不包括境內居民個人與境內非居民個人之間發生的人民幣收付款),統計時點為客戶在境內銀行辦理涉外收付款時。其中,銀行代客涉外收入是指非銀行部門通過境內銀行從非居民收入的款項,銀行代客對外支出是指非銀行部門通過境內銀行向非居民支付的款項。
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是國際收支統計的組成部分,但其統計原則與國際收支采用的權責發生制原則不同,采用資金收付制原則,且其僅反映境內非銀行部門與非居民之間的資金流動狀況,不能反映實物交易和銀行自身的涉外交易,統計范圍小于國際收支統計。
年關將至,房企資金鏈或再承壓。記者從業內人士處獲悉,目前有銀行正在重啟壓力測試,部分開發商資金壓力將加大。
進入四季度,銀行貸款額度緊張趨勢初顯。昨日,央行發布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10月新增貸款僅比去年同期多增119億元,低于此前市場預期。
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強勁、金融監管加強促使部分非標融資轉向表內信貸、流動性偏緊等多重原因疊加,導致年關銀行信貸額度比往年更加緊張。
臨近年關,多家銀行信貸額度都呈現緊張態勢。記者了解到,房貸方面,包括工行、建行、招行在內的多家銀行額度都捉襟見肘,放款最快要等到明年1月份。
近日,中信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等多家銀行密集宣布進軍住房租賃市場。這些銀行普遍采用銀政合作或銀企合作模式,給予住房租賃金融支持和技術支持。
進入四季度以來,超90%以上的銀行表示目前均面臨額度不充裕問題,放款時間由以往的15-60天延長到60-180天不等,部分銀行房貸業務受額度影響已進入排隊等候辦理狀態,少數銀行分支行暫停新增房貸業務受理。
除了規模“雙降”,上線銀行存管的平臺出現的暴雷潮也頗受關注。
繼招商銀行宣布7月15日起對長期未使用且余額為零的個人賬戶進行銷戶處理后,浦發銀行近日宣布自下月起,對在2016年底前發卡且今年前3個季度未發生任何交易的卡進行賬戶信息管理升級。
在保監會強化“保險姓保”的背景下,銀行系保險公司也開始加大力度開發保障型保險產品,并利用銀保優勢,掘金健康險市場。
臨近三季度末,且今年中秋、國慶雙節合一,近期銀行理財收益繼續平穩上漲。分析認為,國慶節前,銀行理財收益平穩上行的走勢應會保持,投資者可擇機購買。
不僅北京,近期上海、深圳、南京等地商業銀行也陸續提高首套房貸款利率。首套房貸款利率上浮,對“剛需”有影響嗎?
不僅北京,近期上海、深圳、南京等地商業銀行也陸續提高首套房貸款利率。首套房貸款利率上浮,對“剛需”有影響嗎?
今年以來,伴隨去杠桿政策的不斷推進和各地房地產調控政策的頻頻加碼,商業銀行房貸業務逐步收緊,居民中長期增量貸款增速得到控制,但與此同時,居民短期消費類貸款卻出現快增。
今年以來,伴隨去杠桿政策的不斷推進和各地房地產調控政策的頻頻加碼,商業銀行房貸業務逐步收緊,居民中長期增量貸款增速得到控制,但與此同時,居民短期消費類貸款卻出現快增。
目前鄭州多家銀行首套房貸利率在基準利率的基礎上普遍上浮10%~20%,且放款較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