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3日,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開啟了國有企業改革的新篇章。
改革開放以來,通過幾輪的國企改革,我國國有企業規模和效益均大幅提升,進入世界500強的數量也已經是世界第二,但是也必須清醒地看到,在企業規模不斷增長的背后,目前我國國有企業的品牌影響力、全球競爭力距離跨國巨頭仍然有較大差距,“官僚氣息重、市場反應慢、決策效率低”等內部管理上的頑疾也長期存在,“內部人控制、權力濫用”等問題,也讓國企經常處于輿論的風口浪尖。
《意見》指出,增強活力是搞好國有企業的本質要求,堅持增強活力與強化監管相結合。到2020年,培養一批具有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國有骨干企業。《意見》要求,以提高國有資本效率、增強國有企業活力為中心,完善產權清晰、責權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
回顧歷史,我國國企改革已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始于 1978 年,國企從計劃經濟模式轉向了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第二個階段始于1993年,國企通過兼并重組、下崗分流和債轉股等措施,提高了盈利能力,開始建立現代企業經營管理制度;第三階段始于2003 年,國企進行了以股份制為主要形式的現代產權制度改革;第四階段始于2013年,以此次《意見》的發布為標志。
仔細研讀《意見》全文,繼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將是下一步國企改革的重點推動方向,也是增強國有企業活力的必然路徑。其中,做好國企監管上的“加減法”,破除過去“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通病,真正實現增強活力與強化監管的有效結合,對于實現國企改革目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有人擔心,強化國有企業的監管,尤其是國有企業高級管理人員的監管,是走“回頭路”,會讓國有企業回到計劃經濟時代,扼殺國有企業的活力和創造力,這種看法是完全錯誤的。從產權屬性上來說,國有企業不同于私營企業,其財產屬性是全民所有,其效益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老百姓的錢袋子,也關系到社會的公平,因此,對于國有企業尤其是高管人員的監管,都要比私營企業的職業經理人有更高的要求,不僅是業務、經營能力上的要求,也包括價值理念、道德品質上的要求。
從歐洲、東亞等國家和地區等國有企業的實踐上來說,也是有一套非常嚴格的監管體系,其核心就是防止內部人控制、權力濫用。此次《意見》的第三章“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和“第六章強化監督防止國有資產流失”都有了更為細化的要求,一方面在公司治理層面,要求“切實解決一些企業董事會形同虛設、一把手說了算的問題,實現規范的公司治理”,“嚴格規范履職待遇、業務支出,嚴禁將公款用于個人支出”,從內部監管上要“強化對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資產聚集的部門和崗位的監督,實行分事行權、分崗設權、分級授權,定期輪崗,強化內部流程控制,防止權力濫用”,另一方面在外部監管上,更是多管齊下,要求“整合出資人監管、外派監事會監督和審計、紀檢監察、巡視等監督力量,建立監督工作會商機制,加強統籌,創新方式,共享資源,減少重復檢查,提高監督效能。”只有實現內外部有效的監管,才能讓高效的組織構架、管理模式發揮協同效應,并最終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和活力。
從國企自身運營層面上來說,強化監管也不是多了個“惡婆婆”,而是厘清監管的邊界,糾偏過去對于國企監管“缺位和錯位”的問題,既保證國企運營上的公平公正,又能真正實現政企分離,讓企業成為市場的主體。以國有資本管理公司設立為例,將國企監管由政府—企業的兩層管理架構,轉變為政府—資本運營公司—企業的三層管理架構,改革后國資管理部門不再是市場的直接參與者,而是市場的管理者和市場次序的維護者,這一監管角色的轉變,就是要“不缺位、不越位”,充分尊重企業的法人財產權,有效實行了政企分開和政資分開,使國有企業更多地能夠按照相關法律和市場競爭的要求,實現自主決策經營和高效運作。如果說強化監管的“緊箍咒”是做加法,那么這里就是做減法。
新加坡淡馬錫的成功,證明了國有企業完全可以做到跟私營企業一樣有效率。其成功經驗之一就是,只考慮推動旗下企業長期穩定發展,不介入日常經營和商業決策,強調長期回報而非短期利益,強調員工和股東利益相結合。
通過監管上的“加減法”,以及相關配套措施的推出,相信能夠以一套科學、嚴格、有效率的監管機制,建立科學合理的經營管理制度和業績考核體系,最大程度地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最大程度地發揮員工特長和潛力,從而激發國有企業的活力和內生增長動力。
國企去社會化改革10年后再度啟幕!雖然國企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的必要性已經眾所周知,但在一些專家看來,它可能是中國新一輪國企改革中最復雜、涉及面最大、最棘手的一個問題。無論其是否能稱之為“最”,但確實復雜而棘手。
6月22日,省深化國有工業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組長、省長陳潤兒主持召開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學習貫徹全省深化國有工業企業改革工作會議精神,安排部署近期省屬國有工業企業改革工作。
坐擁41套房產與上億身家的李某某遭實名舉報,迅速成為媒體報道的熱點話題,更讓輿論咋舌的還有其囂張的態度。隨著媒體的跟進報道與當地紀檢委的介入,輿情發生轉向。
(記者 李曉喻 劉辰瑤)中國官方29日發文將國有企業劃分為公益類和商業類,在改革、發展、監管、考核四方面分類施策。公益類國企可以采取國有獨資形式,具備條件的也可以推行投資主體多元化,還可以鼓勵非國有企業參與經營。
2008年,顏家銳任縣自來水公司總經理的第二年,單位日益紅火,他認為自己勞苦功高,心理開始扭曲,萌生了在“水”上打主意的念頭。
王小東說:“最后有個請求,我的母親已經80歲了,我又是獨生子,沒有兄弟姐妹。我父親也是獨生子,當時與我母親分居,父親在北京,導致只有我一個獨生子。希望法庭考慮這個情況,對我從輕處罰。”
12月6日上午,法晚記者(微信ID:fzwb_52165216)從山西省同煤集團宣傳部負責人趙先生處了解到,王月生只是同煤集團紀委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員,并非主任。10月19日,同煤紀委作出處分決定:給予王月生留黨察看二年處分,并將其清理出紀檢監察隊伍。
12月6日上午,法晚記者(微信ID:fzwb_52165216)從山西省同煤集團宣傳部負責人趙先生處了解到,王月生只是同煤集團紀委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員,并非主任。10月19日,同煤紀委作出處分決定:給予王月生留黨察看二年處分,并將其清理出紀檢監察隊伍。
目前,全國國有資產總量逾百萬億,這么大的規模,需要一個什么樣的體制機制才能管好,備受關注。
全國國有資產總量逾百萬億,需要一個什么樣的體制機制才能管好。
隨著《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的公布,國企薪酬等改革正加速推進。
隨著《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的公布,國企薪酬等改革正加速推進。
多地還強調,“不能搞企業內部普通員工層層降薪”。
《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建立覆蓋全部國有企業、分級管理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管理制度,同時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比例,2020年提高到30%,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廣州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43次會議召開,新任審計局局長作2014年度審計報告。披露,1650個項目預算執行率不足50%,其中22.75億元的項目執行率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