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證券昨日香港上市 開啟河南金融第一股
昨天,省內唯一法人證券公司中原證券成功登陸香港聯合交易所,成為河南金融第一股的同時,還是港交所迎來的首家內地區域性券商。
現場|河南唯一本土券商引來大腕助威團
中原證券先H后A的選擇,不但將其實現上市的時間提前了兩三年,還將助力河南金融業發展,幫助更多企業發債、融資以及資產證券化,為實體經濟發展撐起腰桿。
25日上午,香港聯合交易所又迎來一只豫企新股——中原證券,為避免重名,在香港的名稱為中州證券,股票代碼01375.HK。
在上市儀式上,一向低調的中原證券董事長菅明軍、總裁周小全等悉數在列。中原證券作為河南唯一的本土法人券商,其上市之路一直備受各界關注,作為見證,河南省政府秘書長郭洪昌受省政府委托親臨現場為中原證券的鳴鑼上市加油。一同在主禮臺助陣的還有省政府國資委、中原證券股東代表和重要投資者代表等。
值得關注的是,在中原證券的“助威團”中,還有不少香港重量級嘉賓,比如港交所總裁李小加、香港《大公報》社長姜在忠等。
9時30分,菅明軍抬臂落槌,一聲鑼響,中州證券正式開始交易。吸引大家注意的是,與中州證券同時掛牌交易的還有王石的萬科以及泛亞環境。
表現|逆勢增長的業績成就超額配售
作為首家在港上市的區域性券商,中原證券的發展勢頭十分迅猛。
2012年中原證券實現利潤2.58億元,比上年增長87%,而同期證券行業利潤平均下降16%;2013年的利潤則增至3.65億元,比2012年增長48.5%,比全國證券行業同期平均利潤增幅34%高出近15個百分點;今年以來繼續保持較好發展態勢。
根據普華永道的預測,中原證券今年全年利潤5億元左右,增幅有望保持在25%以上。
正因其高成長性,即使在香港資本市場處于弱市,一些重量級企業接連遭遇發行失敗或推遲發行的情況下,中原證券也圓滿完成發行,其國際配售部分(占其本次發行的5.981億股H股的90%)還獲得了1.3倍的超額認購,總融資額達15.01億港元。
揭秘|等不及A股轉道H股,早上市兩三年
中原證券是在2012年初符合上市條件并啟動上市,當時的目標是國內A股。可是一紙“2012年10月起IPO暫停”的消息,并且這一停就是長達1年之久,這讓迫切打通資本通道的中原證券覺得必須有所抉擇,選擇新的上市路徑。
在2013年10月份,經省政府同意,中原證券最終選擇了先到香港上市,再擇機回歸A股的決定。在談及這一選擇時,中原證券董事長菅明軍直言不諱告訴本報記者,正是轉道H股的做法,讓中原證券踏入資本市場的時間至少提前了兩三年。
影響|補齊我省金融短板助實體經濟挺腰桿
“這是河南今年在香港上市的第一家企業,也是我省第一家上市的金融企業。”河南省金融辦資本市場處調研員張宣義告訴記者,此舉打通的不僅僅是中原證券的資本通道,更有助于補齊我省的金融業發展短板,助力全省經濟發展。
近年來,河南經濟發展十分迅速,經濟總量持續位居全國前列并領跑中部,但是金融業的發展卻一直明顯滯后于經濟的發展,已成為我省經濟發展的明顯短板。
為此,省政府將支持金融業做大做強置于戰略高度,前不久發布的《關于建設高成長服務業大省的若干意見》中,就明確提出要把金融業作為戰略性的產業來打造,要求加快鄭東新區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區建設,吸引境內外金融機構區域總部入駐,建設金融后臺與外包服務產業園區,打造鄭州區域性金融中心等。
一位業內人士認為,我省新的金融格局正在形成,比如中原銀行正在組建、河南省內的區域性股權交易中心也將破題,如今中原證券的上市,將極大地增強我省金融業發展的實力。“我省就這一家法人券商,它做大做強后,有利于強化其作為全省資本市場發展主要載體的功能,進一步增強支持和服務全省經濟發展的能力,幫助更多的企業上市、發債、兼并重組等,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為實體經濟健康發展挺直腰桿,助推更多優秀河南企業進軍境內外資本市場。”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