雛鷹農牧澄清難獲認同 股價放量調整或另有隱情
澄清不實傳言機構不買賬
針對媒體質疑的澄清公告發布后,雛鷹農牧的股價5月21日放量大幅下跌,5月22日有所反彈。近期豬價也開始企穩回升,這家被譽為中國養豬第一股的公司是否迎來抄底時機?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的業內專家和分析師認為,公司的澄清公告基本否定了媒體的質疑,但真正的問題在于行業步入寒冬,公司是否具備實力順利實現其激進的擴張計劃;明顯高于同行的財務杠桿或已成為部分投資者的擔憂所在。
產能過剩拖累業績
雖然回應了業績造假質疑,但是生豬養殖業產能過剩、行業景氣低迷、養殖戶虧損的現狀無疑對公司業績產生了負面影響。
雛鷹農牧凈利潤從2012年一季度以來開始呈現逐季下滑態勢,今年一季度凈利潤環比出現增長,但同比下降48.11%。發改委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5月15日,全國平均生豬出場價格為每市斤12.79元,連續3周出現小幅上漲,每公斤較前期低點回升0.18元;豬糧比價為5.33∶1,連續4周小幅回升。隨著生豬價格呈現企穩回升跡象,雛鷹農牧的業績預期開始好轉,股價也隨之上揚,然而媒體對于公司的質疑導致公司股票5月21日復牌后大跌7.39%。
在澄清公告中,公司對于媒體的質疑進行了較為全面的回應,并且否認了業績造假,其股價依然大幅下跌的背后似乎隱藏著其他的邏輯。分析人士認為,一個重要原因是豬價是否真正開始反轉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中國生豬預警網首席分析師馮永輝表示,近期的豬價小幅上漲主要是因為國家收儲政策的出臺和階段性的需求回升,5月份之前南方的臘肉消費完,市場需要購買更多肉制品,但6月份正式入夏以后,大量的蔬菜瓜果上市產生的替代效應預計將導致豬價再一次探底。按照當前的價格測算,每頭豬依然虧損140-150元。
對于本輪豬周期調整何時結束,業內人士均表示難以參照以往的三年一輪回的經驗來判斷。馮永輝表示,新一輪周期的啟動需要去產能,也就是殺母豬,但是當前并沒有出現普遍性淘汰母豬的情況。上海一位私募人士稱,現在企業養豬對于豬周期的影響更大,豬價的調整期必然會延長。
獨特模式被群起效仿
一度為各界看好的雛鷹模式正面臨挑戰。分析人士認為,公司的激進擴張在行業好的時候進展會比較順利,在景氣低迷的時候依然大舉擴張則可能遭遇“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窘境,項目的投資回報率還得打一個折扣。
在生豬行情低迷的情況下,公司的擴張依然沒有止步。今年3月,公司宣布在吉林省洮南市建商品豬養殖項目,年出欄生豬400萬頭。項目建成投產后,雛鷹農牧的生豬年出欄數將達到約760萬頭,而去年公司銷售生豬的數量為148.96萬頭。公司有關人士表示,盡管行業存在產能過剩,但是大量的散戶將會退出市場,對于企業而言這是一個機遇。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