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英農業為何成為農業產業化龍頭股?
在政策預期再度轉暖,以及技術上反彈要求雙重刺激下,股指在短短五個交易日內連續上攻百余點,城鎮化建設和農業產業化兩個政策利好受益股成為市場主力資金追捧的焦點,其中,華英農業四天四漲停的走勢,贏得農業產業化第一股的美譽。
從公司基本面來看,公司以種禽養殖孵化、禽苗銷售、商品禽養殖、屠宰加工及其制品的生產與銷售、飼料加工為主營業務,目前在全國櫻桃谷鴨中產品銷售市場占有率達到15%,從這一產業優勢出發,公司符合近期市場關于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聚焦農業產業化預期的選股方向。從媒體報道稱,此次政策的基本精神將有可能是在堅持農戶作為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的基礎上,創新發展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等生產經營形式。公司是目前全國規模最大的覆蓋櫻桃谷鴨孵化、養殖、屠宰加工和禽肉制品生產銷售各個環節的生產銷售一體化企業,有利的保障了產品的品質以及有效的平滑了產品的風險。若該政策預期兌現,則未來公司將迎來更多的發展機會,公司規模優勢、全產業鏈品質高、成本優勢等將進一步彰顯。
從K線圖上看,該股今年連連遭遇食品安全等諸多不利,3月公司被曝出售死鴨牟取暴利事件后,停牌一周后股價出現大幅下跌,之后走勢一路頹勢,盤中略有反彈難擋下跌趨勢的形成,雖然在9月期間一度在5元附近橫盤震蕩,但又“被卷入”地溝油事件,最終還是被大盤拖累,下跌到4元附近。不過,股價的大幅下跌以及食品安全問題的妥善處理,使得該股在下跌過程中并沒有導致主力機構大肆出逃,即使是前期隨大盤出現破位下跌走勢,但是依然并沒有出現恐慌性拋售,這也是股價近期在政策利好刺激下連續上攻的重要原因。三季報顯示,目前部分保險資金、基金機構等依然堅守。公司高管也通過增持力挺股價。9月7日深交所披露,董監高曹家富、李世良、閔群和楊志明于9月7日,通過大宗交易分別買入公司189萬股、50萬股、50萬股和60萬股股份,成交均價為5.3元/股;同時從業績表現來看,公司雖然預計2012年1月-12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00-1000萬元,同比下降88%至94%,但是相對于三季度業績虧損的局面有所好轉,也成為市場積極追捧該股的另一個因素。
農業產業化政策是近期推動農業股連續走強的重要原因,從最初的以一拖股份為代表的農機具股,到如今的產業化、規模化生產的華英農業,顯示出主力資金未來對于農業產業化概念股的追捧。但是,筆者認為,由于政策利好短期難以反映到業績增長方面,目前該股連續上漲,不過是前期超跌反彈和政策刺激的上漲表現,后市該股短期持續上漲的空間不大,建議投資者不宜過分追高介入,待政策預期兌現,以及該股業績增速拐點明確后,再中線介入也不遲。
截至昨日,12月4日以來華英農業已連續7個交易日上漲,累計漲幅56.19%,那么該股為何能成為龍頭股?未來的股價走勢又將如何?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