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通客車非洲貿易融資曲折路 內部溝通郵件超千封
過去十年間,中非貿易額從2000年的73 億美元快速增長至2011年底的1600億美元。但是,在中非貿易額年均33.6%的高增長背后,卻是眾多未知的貿易融資風險雷區。
“政策風險、信用風險、外匯兌換風險、付款違約風險……每個風險都不能疏漏,更不能忽略。”宇通客車海外市場部部長胡鋒舉直言。
今年2月,首批100輛60人載客量大客車抵達烏干達首都坎帕拉后,懸在胡鋒舉心頭的“石頭”終于落地。
為了獲得這筆100輛客車的非洲大單對應的高達1000萬美元的貨款,渣打銀行、宇通客車與購買方烏干達PEB公司耗時近18個月不斷修改貿易融資結構;但剩余的422輛客車訂單何時交付卻仍未可知。
“我們現在是走一步看一步。”胡鋒舉感慨道,能否完成剩余合同,得看PEB公司引進100輛客車后的公交線路實際營收是否能高于預期。
渣打銀行中國(下稱“渣打中國”)企業及金融客戶部董事總經理兼企業銀行聯席總裁連文輝稱,中國企業無論在非洲做貿易還是投資建廠,很多融資運作風險是在交易對手所提供的財務報表或盡職調查報告中看不到的。
然而,中非貿易額年年高速增長,對銀行而言是不容錯失的“淘金機遇”,多數銀行均將中非貿易相關的年均收入增長目標定在30-50%以上。于是,一場圍繞中非貿易市場的爭奪戰驟然升溫。
非洲首單遭遇“貿易融資難”
宇通客車與烏干達PEB公司結緣,源自2007年烏干達政府和坎帕拉市政委員會旨在改善其交通擁堵現狀,提出的“GKMP(Great Kampala Metropolitan Transport Master Plan)計劃”。
按照上述計劃,PEB公司將在政府財政保障的基礎上,購買一批客車替代現有14座小巴等車輛。宇通客車的競標價格較歐美其他客車制造商低出約30-40%,最終獲得PEB公司522輛60人客載量大客車的訂單,合同總金額約5000萬美元。
但PEB公司提出的付款方式,難倒了宇通客車。由于這筆政府財政保障尚需當地議會審核,至少花費1-2年時間,PEB公司便向宇通客車提出開設5年期信用證,由后者先以賒銷方式交付522輛客車,5年內按當地財政資金到位狀況分期付款。
“我們很難接受這樣的付款方式。”宇通客車海外融資部經理張佩表示,此前宇通客車也聘請獨立第三方調查機構對烏干達國家未來宏觀經濟發展前景、PEB公司運營能力與政府背景及GKMP計劃實施后的交通路線運營收益的做過評估,但匯兌與付款違約等風險仍然難以控制。
烏干達政府年財政收入波動較大,能否在未來5年對GKMP計劃保持一貫的支持力度是個問題。此外,過去兩年烏干達貿易赤字持續增加與外匯儲備減少,已引發其本國貨幣烏先令對美元匯率年波幅超過20%,僅去年貶值幅度就接近25%。
“我們假設的最壞情況,一旦烏干達政府針對美元的大幅兌換匯出采取外匯管制,PEB公司即使有資金也無法用美元付款,要收回522輛客車的貨款將變得遙遙無期。”張佩說。
為了向銀行尋求貿易融資以“轉嫁”匯兌與付款違約風險,起初宇通客車打算讓銀行按合理價格“買斷”這筆應收賬款,結果卻四處碰壁。部分國內銀行直接以對PEB公司不了解為由,坦言無法運作貿易融資;個別愿意提供無追索權票據承兌業務的國內銀行,則提出令宇通客車難以接受的高額貼現利率。
之所以提出高額貼現利率,是因為他們對PEB公司了解不夠,無法向交易雙方安排授信、開設信用證與貼現融資等一站式貿易融資服務,只能將這些業務“外包”給境外合作銀行。但境外合作銀行又對宇通客車經營實力不甚了解,只能提出更高貼現利率,作為銀行應對違約及匯兌風險的補償。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