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發電行業迎來并購潮 前景十分看好
垃圾圍城,無處填埋,卻催生了一個新興產業——垃圾焚燒發電。有專家指出,我國正進入垃圾焚燒發電的黃金時期,具體表現在各大中心城市競相建立垃圾焚燒發電廠,企業間紛紛斥巨資并購垃圾焚燒發電業務等等。
并購興建活躍
據了解,目前北京發展斥資30億元并購中國綠色能源公司已取得很大進展。后者承擔著杭州錦江投資的全部垃圾焚燒發電業務,在建或擬建垃圾焚燒電廠有17座,總裝機容量達到363兆瓦,日垃圾焚燒量將近2萬噸,無論是電廠個數還是處理量,均為業內翹楚。
“以上僅為行業冰山一角,據我所知,目前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內正在進行的并購案相當多,且規模都不小,至少都和北京發展的并購案在同一量級上不相上下,并購市場十分活躍,已形成趨勢。”大岳咨詢總經理金永祥在接受中華工商時報記者采訪時作了上述表示,他透露,在這些并購案中,有房地產企業在資金緊張的情況下,為防止資金鏈斷裂,將所屬垃圾焚燒發電業務轉賣出手;有央企為向綠色環保產業轉型而大舉收購垃圾焚燒發電廠;另外,垃圾焚燒發電能夠獲得豐厚的利潤回報,也是吸引企業投入重金爭取此項業務的重要因素之一。
金永祥透露,從2012年開始,我國進入垃圾焚燒發電的黃金時期,各大省會及中心城市都在投資建設或籌建垃圾焚燒發電廠,比如建單個日焚燒量為2000噸的發電廠,所需投資為7億元。目前太原、烏魯木齊等城市正在籌建,投資人已選定。北京日產生垃圾量為18000噸左右,已建和籌建的垃圾焚燒發電廠有魯家山、南宮、高安屯、阿蘇衛等,日焚燒量總計為18000噸。
其中,運營比較成功的有成都九江環保發電廠,該廠在雙流并網發電,每天可以無害化處理2000余噸垃圾,占全成都日產垃圾的1/3。成都市財政撥專項資金用于補助垃圾處置的費用,電廠處理1噸垃圾,將獲得市財政補助50元。每處理一噸垃圾的成本大約140元左右,而這一噸垃圾則能發電300多度。而該廠每日的發電量,還可供8萬戶居民使用。
利潤回報豐厚
至于企業為何熱衷于斥巨資并購垃圾焚燒發電業務,金永祥表示:“行業投資回報率不可小覷。”具體說來,投資回報可分為若干部分,一部分是賬面回報,每年可達10%以上;此外還有其他業務回報,比如提供相關設備、進行工程施工等等,都是有利可圖的。另外,國家還給予垃圾焚燒發電以政策支持,比如在定價方面,垃圾焚燒發電的價格總體比普通電價貴0.1元/度。總之,垃圾處理行業資產規模在不斷擴張。
金永祥透露,垃圾焚燒發電作為綠色環保項目,享受國家補貼。國家針對垃圾發電采取多項優惠政策予以保護:發電量全部收購;免除了增值稅的征收,并在所得稅上享受減免政策;國家會以垃圾處理補貼的方式向企業支付服務費,即所謂的垃圾處置費。
垃圾處理費補貼和上網電價收入是垃圾發電廠成本補償和利潤的主要來源。所謂垃圾處理費補貼,是指每處理一噸垃圾,政府就給予一定金額的補貼。目前,我國垃圾焚燒發電執行當地火電標桿電價+0.25元/度補貼的標準,各地垃圾處理費從80元到150元不等。盡管與垃圾焚燒發電盈利密切相關的上網電價是否會在“十二五”期間繼續上調仍有待觀察,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垃圾處理費的收費標準和財政補貼水平必然會進一步提高,這將進一步增強垃圾處理的盈利能力。
以廣州市為例,市政府將給予廣日集團的垃圾處理補貼費約為每噸140元。廣州市政府通報,廣州全市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為1.2萬噸。按照這個數據來計算,那么廣日集團每天可獲得的垃圾處理費補貼168萬元,全年累計超過6億元。這意味著,廣州市政府給予廣日集團25年城市生活垃圾終端處理特許經營權,那么在廣州垃圾數量維持在每日1.2萬噸,僅垃圾處理費補貼,廣日集團就可獲得150億元。廣日集團還可從發電業務中獲得收入。另外,2009年2月運行的李坑焚燒發電一廠,每噸垃圾平均發電360度,最多可達400多度,年上網電價達到5000多萬元,實現了收支平衡。
對于垃圾焚燒發電廠來說,一般僅僅依靠電價收入,就能基本實現收支平衡。政府給予的垃圾處理費補貼,則成為企業利潤。
金永祥的觀點得到了業界的認同,環境門戶網站藍白藍網總經理李建軍算了一筆賬:以一個1000噸/日規模的垃圾焚燒發電廠為例,固定投資大致是3億至4億元,焚燒發電作為循環經濟項目上網電價高達0.75元/度,幾乎可與人工成本、固定資產折舊等運營費用相抵,再加上從政府獲得150-160元/噸的居民垃圾處理費,扣除企業針對爐渣、飛灰等排放物的治污成本,企業可實現70-80元/噸的凈利潤,全年凈利潤約為2500萬-2600萬元。以高安屯垃圾焚燒發電廠為例,每年發電2.2億千瓦,光供電收入就有1.65億元。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