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超市多需求少陷囧態 高昂租金吞噬利潤
資料圖片。CFP供圖
3年內4家開業 天河路商圈相隔不到3公里3家超市主打進口食品
昨日,本報“高端超市Olé食品問題多”的報道引起業內關注,折射了高端超市經營囧狀。一方面,高端超市盯準消費層次空白迅速發展,不到3年,包括華潤萬家、百佳、永旺等超市業“大佬”都在廣州中心市區開出了精品高端超市。另一方面,超市紛紛搶食進口食品“蛋糕”,而業內人士指出,客流量相對較小的高端超市要保證利潤,如果管理松懈則容易出現“返包”等問題。
需求減少:春節酒類大宗采購大減
昨日,記者探訪市內幾家知名的高端精品超市,超市仍然正常營業。在涉事的太古匯負一層Olé超市,有顧客正在選購水果,被問及是否知曉相關報道時,一位年輕女士表示:“這里的東西賣得這么貴,希望以后品質能更好。”
近年來,超市業態利潤率走低,以進口商品為特色的精品高端超市卻“遍地開花”。不過,對于精品超市的盈利情況,各公司一直諱莫如深。而去年春節前刮起的“節約風”,給精品高端超市的機團銷售澆上冷水。
“今年酒類大宗采購明顯減少,往年春節前有十幾宗大宗采購訂單,但今年卻幾乎沒有。”某高端超市內部人士告訴記者。據了解,今年春節,該超市標價在800多元的果籃,實際上也是“豐儉由人”,由顧客自購水果,超市再進行包裝,以300~400元為主。
競爭激烈:客流小出貨少損耗高
盡管是近年來才出現的新業態,高端超市面臨的競爭卻不小。據記者不完全統計,2010年以來不足3年時間,僅廣州中心市區開業的以進口商品為特色的精品高端超市就有至少4家,涉及華潤萬家、百佳、永旺等超市業“大佬”。而天河路商圈則成為以進口食品為特色的精品超市“短兵相接”的主戰場——相隔不到3公里,有Olé、仝悅、百佳3家超市以進口食品為特色。
不僅定位相似的超市在激戰,新開業的食品超市以及駐扎已久的綜合超市也在“搶食”進口食品“蛋糕”。例如已經營十多年的永旺天河城店悄然增加了進口食品比重,在廣州經營十年的某外資綜合超市也連續兩屆舉辦進口食品節。
高端超市中,進口生鮮食品更是占據特殊地位。以Olé超市為例,該超市僅生鮮區(含倉儲、后臺操作區域)占整個超市面積將近二分之一,銷售額也占“大頭”。
“由于定位較高、單價較高,高端超市的客流量遠比不上大型綜合超市,每種商品的出貨量也不大。”超市業內人士指出,“只有保證較高的毛利、維持‘身價’,才有利潤總額的保證。”為獲得更高的毛利,高端超市往往通過大量采購、集中備貨、分批上架來降低成本,但生鮮產品的儲存又有較高的成本。
“除了銷售額、毛利率外,損耗率也是生鮮部門的主要考核指標之一。”上述人士透露,生鮮產品的行業平均損耗率約在20%,“進價加上毛利率后,定價至少還要上浮20%才‘做得下去’。”該人士說,“如果有業績壓力,再加上管理松懈,就容易出現‘返包’等問題。”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