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只滯漲醫藥股或有上攻潛力
在投資者普遍預期經濟弱復蘇背景下,醫藥板塊因長期需求空間大而備受資金青睞。醫藥生物指數自去年12月4日以來累計上漲35.64%,顯著超越上證指數。不過,隨著投資者對于醫藥股的認同度逐漸提高,該板塊估值也上升到最近5年高點。分析人士指出,在階段累計漲幅較高、估值高企情況下,資金可能產生“恐高”情緒,在目前時點下,相對滯漲或者估值較低的醫藥股可能是相對安全的品種。
醫藥指數大幅跑贏滬深300
在此輪行情的前兩個月里,資金更加偏好周期類品種,醫藥板塊并不太引人注意。不過,隨著大盤指數進入震蕩調整期,醫藥股行情的持續性凸顯。申萬醫藥生物指數自去年12月4日以來累計上漲35.64%,超越上證指數17.34個百分點,甚至還稍稍超過本輪行情中最具爆發力的金融服務行業指數。
從個股來看,180只醫藥股中有51只漲幅超過50%,占比接近三成;23只醫藥股創出歷史新高,占比12.8%。可以說,醫藥股是本輪行情中最具賺錢效應群體之一。
分析人士指出,醫藥股表現突出,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醫藥行業長期前景看好,屬于比較典型的需求擴張型行業。一方面,隨著我國人口進入老齡化階段,各類中老年疾病發病率提升;另一方面,人口城鎮化進程加速,將更多人口納入到城鎮居民醫保當中;這共同增加了醫療需求。不少研究人士認為,醫藥行業在未來20-30年間將實現高增速。
其次,由于市場普遍預計本輪經濟復蘇的強度較弱,市場風格偏向防御和成長,醫藥股因此成為市場熱點之一。這一特征從2月初開始逐漸顯現,指數進入震蕩期后就更為突出。從指數對比來看,上證指數在2月18日見到高點之后,累計下跌4.25%,但這一期間申萬醫藥生物指數卻上漲3.04%。
滯漲及低估值或更安全
隨著投資者的買入熱情越來越高,醫藥股估值也升至階段高點。統計顯示,截至3月8日收盤,醫藥板塊的整體市盈率為37.73倍,周內一度逼近40倍,其相對滬深300成份股整體市盈率的溢價為243%,為2006年7月以來的最高水平。總體來看,中小板及創業板的醫藥股在本輪行情中漲幅較大,估值也相應偏高,反映出投資者對其成長前景高度看好。
分析人士指出,即便是在醫藥行業長期前景看好的情況下,近40倍的市盈率也是很高的,這需要年均40%的業績增長率才能消化,因此在當前持有醫藥股,安全邊際并不高。因此,投資者若想在當前時點下參與醫藥股投資,不妨從估值相對低并且累計漲幅較小的股票入手。
統計顯示,剔除ST股和虧損股后,目前動態市盈率低于25倍的醫藥股共有16只,市凈率在2.5倍以下的有31只。市盈率較低的股票包括浙江醫藥(13.37倍)、金花股份(15.52倍)、新和成(15.57倍)、三精制藥(17.75倍)、上海醫藥(18.95倍)等,市凈率較低的股票包括新華制藥(1.28倍)、山東藥玻(1.38倍)、上海醫藥(1.48倍)、誠志股份(1.58倍)、鋰邦儀器(1.68倍)等。
分析人士認為,綜合來看,去年12月4日以來,共有86只正常交易的醫藥股累計漲幅低于申萬醫藥生物行業指數,其中漲幅在20%以內的有20只,這些前期滯漲醫藥股未來或具備上攻潛力。(申鵬)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