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再創歷史新低 面臨解禁與業績雙重壓力
上證指數
解禁洪峰與業績雙重壓力下再創歷史新低
昨日盤中創業板指數最低下探至585.44點,再度創下歷史新低,較2010年的1239.60點歷史高點跌幅達52.9%。創業板指數最近持續破位下行,一再創出歷史新低,分析人士認為,這是解禁洪峰到來的伴隨效應。同時,創業板公司業績每況愈下,也是創業板再創新低的重要原因。
原因解禁洪峰效應已到來
統計數據顯示,自今年9月以來,創業板解禁股份數量和解禁市值步步上升,未來還面臨著更大的壓力。
從年內看,11月和12月更是創業板和中小板年內解禁高峰期。11月創業板和中小板合計解禁市值460.14億元,占全年解禁市值的13.34%;12月創業板和中小板合計解禁市值595.56億元,占全年解禁市值的17.26%。
隨著創業板的解禁洪峰進一步擴大,未來創業板將遭遇更強的市場阻擊戰。2013年創業板和中小板解禁額遠超2012年,2012年創業板和中小板合計解禁市值3450.56億,2013年創業板和中小板合計解禁市值為7208.27億,2013年的解禁規模是2012年的2.09倍。
另外,創業板公司業績不佳也成為殺跌的重要因素。東興證券研究報告顯示,三季度創業板單季凈利潤同比-11.16%,環比-14.7%;中小板三季度單季凈利潤同比-5.50%,環比-0.7%。目前盤中創業板公司良莠不齊,魚龍混雜,業績持續下滑,更成為創業板下跌助推器。
圓融方德投資董事長冉蘭認為,“在市場信心極度疲弱的前提下,許多創業板公司的業績出現分化現象,一開始被大家認為可能會高增長的企業,業績卻同比減少,這從公司的年報上可以明顯地看出來。”高期望和實際表現的強烈對比,也直接影響了創業板的市場表現。
建言退市制度應盡快推出
東興證券認為,盡管解禁對公司業績沒有影響,但是短期內解禁仍會對公司股價造成顯著影響。在解禁股票中,應該尤其注意解禁股本占總股本比例較高、解禁市值較大和估值水平較高的股票,這類股票套現動機強,套現規模大。因此,一旦套現行為發生,必將會對股價產生較大壓力。
“我們現在是在被市場教育,股價下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是擠出泡沫的機會。”在低迷的投資環境下,冉蘭認為目前投資者最重要的是保持獨立判斷,不要被市場情緒所干擾,“目前市場可以說是在用腳投資,但是股市還是要靠市場化行為來調整。股票的設計思路是有問題的,我們常說有進有退,所以創業板應該增加退市環節。同時,加大市場化力度,在一級和二級市場上都要市場化。”冉蘭一再強調市場化的重要性。
觀察
肥了大股東 瘦了小散戶
創業板需補缺
距2009年10月30日第一批創業板公司掛牌至今,轉眼已有整整三年。截至今年10月30日,上市交易的創業板上市公司達到355家,是首批上市公司的12倍之多。但與熱鬧的上市熱潮相比,創業板屢屢出現歷史新低,創業板公司丑聞不斷,造就一大批億萬富豪。但給二級市場留下的卻是“遍地雞毛”。
深交所最新數據顯示,創業板上市公司總數已達355家,上市公司總市值為8433.15億元,其中流通市值為3134.29億元,創業板平均市盈率為30.92倍。3年創業板累計擴容11.68倍,并造就了735位億萬富豪。
而與此形成強烈對比的是,二級市場上超六成個股破發,流通股民虧損總額達1849.29億元。目前355家創業板上市公司以目前股價和上市首日開盤價對比,僅有40只股票出現了一定的漲幅。這意味著有近九成的創業板個股市值不同程度出現縮水,其中堅瑞消防、天龍光電、國民技術市值縮水最大,跌幅超過八成。
面對市場上關于“小股民被圈錢,成就了億萬富豪”的聲音,冉蘭認為,應該說是對股票的主要功能定義有問題,單一強調股票的融資功能,幫銀行等企業解決資金問題,卻忽視了它的投資功能,這就導致了既得利益者是融資者而不是投資者。
創業板從炙手可熱變成乏善可陳,反思的聲音也越來越多。業內人士指出,創業板需要“刮骨療傷”,應該真正成為資本市場變革的加速器。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