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行業:北京基藥招標政策利好出臺
近日北京發布2012 年新一輪基本藥物集中采購公告,至此,除西藏外的所有大陸省份已完成基藥集采工作,自2009 年基藥制度推行以來全國范圍內基藥集采工作可視為基本完成。北京此輪基藥集采方案至少在2011 年就開始醞釀,期間又經歷了2011 年11 月的“高價克林霉素磷酸酯”事件與2011 年底“通氣會”后的“經濟觀察報”事件,彼時基藥的招標執行左右聯動(其他省份藥品招標價格適用于北京,且選擇相對低價)、上下銜接(基藥招標價格適用于非基藥,社區用藥適用二三級醫院)在方向上已經得到確定。近日披露的最終版基藥集采目錄采用改良版的“雙信封指,量價掛鉤”安徽模式,在方向上符合我們此前關于此次博弈的預期;本次北京集采方案推出時間早于新版基藥目錄推出時間,早于我們此前的預期。
在近日出臺的最終版北京基藥集采方案中,“左右聯動”集中體現在報價環節,方案要求“根據藥品價格不高于在我市和其他省級藥品集中采購中全國現行中標價的原則,制定本次集中采購投標報價上限。在采購周期內遇中標產品在其他省級項目中標價低于我市(北京)的,采購人有權動態調整我市藥品集中采購中標(成交)價格。”同時本次方案在評標環節設置了價格保護機制,要求在進入雙信封評審程序時,“在經濟技術標書評審合格,并按一定數量(比例)入圍的品牌中選擇價格最低者中標,其余品牌結合商務標書報價進行綜合評審,選擇綜合得分較高的 2 個品牌同時中標。”如果申報品種在3 個以下,則直接“進入價格談判程序,由議價專家委員會投票半數以上確定成交候選品種”。我們認為,報價方面,考慮到此前存在大量的低價報價、惡性競爭的事件,現行報價規則對于普通藥企將形成一定壓力,而相對溫和的評標規則對于細分市場領域龍頭企業壓力相對有限。同時考慮到北京是除西藏外最后執行基藥招標的省一級行政單位,因此北京產生的“最低價”對于其他省份影響將相對有限,在一定時間內可避免出現各省區基藥中標價格由比較產生螺旋形下降的情況。
此輪北京基藥集采執行“上下銜接”機制,即意味著對于與基藥相同品種相同規格的藥品品種,醫院采購價格可能會一次性下調為價格較低的此輪基藥集采價格。這對于談判能力較強的獨家藥品品種,以及已經完成基藥與非基藥規格區隔的非獨家藥品品種影響十分有限,但對于大多數未完成基藥與非基藥規格區隔的非獨家品種,將構成利空。不過若未強制規定二級以上醫院基藥品種使用比例,或是在基藥招采中能夠施行依據質量層次劃分進行差別定價,且不同質量層次產品定價差別較大時,則利空將相對有限。
此外,我們注意到此輪北京基藥集采單獨設置了《低價藥品目錄》、《短缺藥品目錄》和《基礎大輸液藥品目錄》,我們認為,這是對于此前各省采用的安徽基藥招標模式下暴露的低價導致產品供應短缺問題的彌補。在具體執行方案方面,此輪北京基藥集采的三項補充目錄執行方案中,《低價藥品目錄》執行時可選擇經濟技術標書評審得分高的3 個品種中標,《短缺藥品目錄》執行時可選擇不高于發改委最高零售限價的品種中標;《基礎大輸液藥品目錄》可采取包材評審;三項目錄的執行方案將大幅削弱的低價導向的作用,我們認為這將能夠起到彌補低價產品供應短缺的作用,并且對于短缺藥品生產企業,以及華潤雙鶴(600062.CH/人民幣22.36, 未有評級)、科倫藥業(002422.CH/人民幣48.18, 未有評級)等在大輸液包材方面持續優化的上市公司構成利好。(中銀國際)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