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業:政策驅動 云計算迎來春風
事件:科技部發布中國云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
規劃指出:到“十二五”末期,在云計算的重大設備、核心軟件、支撐平臺等方面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形成自主可控的云計算系統解決方案、技術體系和標準規范,在若干重點區域、行業中開展典型應用示范,實現云計算產品與服務的產業化,積極推動服務模式創新,培養創新型科技人才,構建技術創新體系,引領云計算產業的深入發展,使我國云計算技術與應用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具體指標體系:在科技方面,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建立云計算技術和標準體系,形成可批量推廣的云計算解決方案,研制億級并發云服務器,性能功耗比和整體服務能力較現有水平提升5-10 倍。研制EB 級云存儲系統,支持多種數據訪問方式,支持在線擴展和節點負載自動平衡,總體可用性不小于99.99%。研制支持多租戶、多應用類型的云操作系統及公共服務與管理平臺,總體可用性不小于99.99%。開展若干面向重點區域與行業的應用示范,提供在互聯網服務、中小企業信息化、電子政務、醫療衛生、文化教育、城市管理、工業設計、社會公共服務等領域云計算服務。在經濟方面,培育和扶持一批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鏈核心企業,支撐一批典型應用示范,推動云計算產業鏈發展。在社會方面,促進傳統產業改造,支撐現代服務業發展,提供具有特色的云計算服務,造福上億公眾用戶。
評論:政策驅動,云計算迎來春風,開源節流是云計算的核心體現。
云計算是互聯網時代信息基礎設施與應用服務模式的重要形態,是新一代信息技術集約化發展的必然趨勢。它以資源聚合和虛擬化、應用服務和專業化、按需供給和靈便使用的服務模式,提供高效能、低成本、低功耗的計算與數據服務,支撐各類信息化的應用。
云計算是由分布式計算、并行處理、網格計算發展而來的。開源節流是云計算的本質所在,“開源”主要是指云計算集合所有互聯網上的服務器資源,包括硬件資源(服務器、存儲器、CPU 等)和軟件資源(如應用軟件、集成開發環境等),本地計算機只需要通過互聯網發送一個需求信息,遠端就會有成千上萬的計算機提供需要的資源并將結果返回到本地計算機。“節流”體現在用戶在運用IT 技術時無需建設成本昂貴的數據中心,最大程度上節省了硬件成本,軟件開發成本也可以基于云計算的龐大資源,為用戶尤其是中小企業節省龐大開支。(國海證券)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