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五成化工類公司凈利同比下滑
證券時報記者 江成
需求疲弱、利潤下行,目前化工行業整體盈利正徘徊在歷史中低水平。證券時報記者統計化工行業中期業績預告后發現,半數以上的公司預計上半年凈利將同比下滑。和去年同期相比,化工行業虧損面正在擴大,盈利大幅縮水,同時子行業景氣度分化也更加明顯。
統計顯示,179家已公布半年業績預報的化工類上市公司中,共有97家公司預計中期凈利潤同比下滑或持平,占比達到54%,有40家公司預計中期凈利潤虧損;而去年同期175家公布中期業績預報的化工上市公司中,只有53家公司預計中期凈利潤同比減少,17家公司預計凈利潤將出現虧損。
此外,和去年同期相比,化工類上市公司平均凈利潤下滑明顯。記者統計發現,上述179家化工上市公司預計實現的平均凈利潤是3415萬元,和去年同期8119萬元相比大幅下滑近六成。
從具體行業分類看,中報業績下滑的公司主要集中在兩堿、聚氨酯、滌綸、氨綸等化工子行業。《證券時報》絡數據部統計顯示,公布業績預報的11家兩堿類公司中,有10家預計半年凈利潤下滑,其中以生產純堿、蘇打為主的青島堿業凈利潤同比驟降2447%;14家公布業績預報的滌綸和氨綸上市公司中,多達11家預計凈利潤同比下滑,下滑幅度在50%~679%不等;聚氨酯行業雖整體盈利,但由于去年同期業績基數大,多數聚氨酯公司業績還是出現25%~155%不等的下滑。業績預報集中出現同比下滑的還有粘膠、無機鹽、氟化工和合成革等子行業。
相比之下,民爆、農藥、復合肥等化工子行業的業績則實現穩定增長。統計顯示,已公布業績預報的7家民爆公司上半年悉數盈利,且有5家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不過業績增速普遍有所下滑。
和其他化工品不同,民爆產品的出廠價受國家限定。雷鳴科化董秘辦公室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原料硝酸銨平均價格同比有所下降,在需求整體平穩的情況下,預計以露天礦山為主要下游的民爆企業業績要好于以煤礦為主要下游的民爆企業。
除民爆行業外,上半年農藥、氮肥、復合肥行業也維持了較高景氣度,這得益于全球主要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增加,以及農藥、化肥行業的環保審查趨嚴。業績預告顯示,幾乎所有農藥、復合肥上市公司中期凈利潤均實現盈利,80%以上公司業績同比增長。不少企業顯著受益于草甘膦、化學原料中間體等產品價格上漲。
以尿素行業為例,盡管國內氮肥產能總體嚴重過剩,但隨著今年上半年農產品價格指數提升,加之能源價格居高不下,尿素產品景氣度也在提升。魯西化工半年報顯示,雖然三聚氰胺、燒堿等化工品收入和毛利率同比均下滑,但尿素產品收入同比增長34%,且毛利率提高到15.6%,同比增長7.7個百分點。(江成)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