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訊 4月29日,興業銀行發布公開上市后的第十個年度報告和2017年一季度業績報告。報告顯示,面對復雜嚴峻的經營環境,興業銀行適變而變,前瞻性地謀篇布局,兼顧“規模、質量、效益”各項目標,靈活調整經營策略,加大業務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步伐,經營情況優于大市,實現了新一輪五年規劃的良好開局。
截至2016年末,該行總資產首次突破6萬億元,達6.09萬億元,同比增長14.85%,繼續保持股份制銀行首位;實現凈利潤538.50億元,同比增長7.26%;總資產收益率和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0.95%和17.28%,成本收入比23.39%,均繼續保持同業優秀水平。2017年一季度資產總額6.23萬億元,實現凈利潤168.24億元,同比增長7.16%。
規模效益穩健增長 業務結構持續優化
2016年,興業銀行進一步深化“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導向,以科技為引領,加快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步伐,在保持規模效益平穩增長的同時,主動優化業務結構,加碼夯實客戶基礎和業務基礎,志在長遠。
從資產負債結構看,該行準確把握經濟金融形勢和政策變化,靈活調整經營策略,特別是去年四季度以來前瞻性地主動調整資產負債結構,取得明顯效果。2016年末,該行核心負債穩步提升,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26947.51億元,較年初增長8.49%,其中執行法定利率定價的核心存款余額24258.67億元,較三季度末增加1472.48億元。今年一季度,該行客戶存款新增1900億元,同業存款及賣出回購款項減少1700億元,客戶貸款增加1100億元,同業投資減少1100億元,結構優化更加凸顯。
從收入結構看,2016年,興業銀行實現營業收入1570.60億元,零售銀行業務一改過往“短板”面貌,彎道超車,盈利結構更加均衡。2016年末,零售綜合金融資產余額13118億元,同比增加1024億元,零售凈收入突破300億元,同比增長11.83%,在全行營業收入中的占比提高至20%,“壓艙石”、“安全墊”作用日益顯現。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同比增長15.15%,占營業收入比重24.63%,提升2.87個百分點;各子公司合計貢獻凈利潤28.76億元,同比增長12.87%,占集團總盈利的5.34%,各類聯動業務合計留存集團內中間業務收入31億元。
從客戶基礎看,該行圍繞客戶需求、“痛點”,積極開“良方”、用“良藥”、施“良策”,在提升服務客戶質效的同時,也進一步擴大了客戶規模。截至2016年末,該行企金客戶52.52萬戶,較年初增長10.17%;零售銀行客戶(含信用卡)4475萬戶,較年初增長22.59%;同業客戶涵蓋金融行業各個領域并不斷深化合作,繼續保持行業領先地位。
2016年,該行積極推動信息科技從支持保障向引領業務發展和促進轉型創新轉變,深入推進IT與業務的融合。核心V3系統順利上線,行業金融云品牌“數金云”合作用戶近300家,運用“黃金眼”系列智能風控產品精準排查異常貸款100億元,建立科技金融創新實驗室探索人工智能、區塊鏈、生物識別等新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凸顯出金融科技在打造“未來銀行”方面的中流砥柱作用。
轉型升級加速推進 “三型銀行”各領風騷
2016年,興業銀行堅持“輕資本、高效率”轉型方向,加速向資本集約化經營轉變,2016年末該行整體資產風險權重僅為62.48%,較2015年下降2.21個百分點。
年報顯示,2016年興業銀行運營服務和渠道也更加“輕盈和高效”。該行一方面優化組織架構和內部流程,提高業務運營和作業效率,一方面大力推進渠道“智能化”轉型。2016年綜合機具柜面替代率達90%,網絡金融交易替代率達96.16%,并持續打造O2O服務體系,手機銀行客戶1197萬戶,錢大掌柜客戶數710萬,客戶向線上遷徙,有效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運營效率。2016年該行成本收入比23.39%,繼續保持上市股份制銀行優秀水平。
在“輕資本、高效率”轉型方向上,該行圍繞機構和個人兩大門類客戶,持續加快結算型、投資型和交易型“三型銀行”建設。
結算型銀行方面,更加重視發展支付結算、現金管理、貿易融資等結算類業務,強化對客戶經營全過程的滲透,夯實客戶和業務基礎。在零售端,推進“織網工程”,完善消費場景,累計實現交易金額6331億元,同比增長40.1%,在對公端,推出企業移動支付產品“興業管家”,上市不到一年簽約客戶總數達3.6萬戶; 2016年人民幣結算性存款日均余額10032億元,跨境結算業務量861億美元。
投資型銀行方面,發揮集團多牌照、綜合化經營優勢,利用多元金融市場資源,為實體企業提供跨市場、多產品的綜合化金融服務。截至2016年末,該行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承銷規模4079億元,連續5年蟬聯股份制銀行榜首;銀行理財產品余額13831億元,位居行業前列,理財中間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9.61%;率先布局“科技金融”和“創業金融”領域,與1848家“新三板”掛牌客戶建立合作關系。
交易型銀行方面,進一步做大做強包括FICC在內的金融市場交易類業務,變持有資產為管理資產、交易資產,提高集團輕型化發展水平。2016年末,該行交易銀行客戶81185戶,較年初增長16.69%;互聯網金融交易64844萬筆,交易量3581億元;全行代客FICC業務貢獻收入約10億元,同比增長超過40%;促進企業降杠桿,落地資產證券化產品規模合計1539.27億元,市場占比18.28%。
在“輕資本、輕資產”型業務上,該行亦表現亮眼。銀銀平臺合作客戶1078家,同比增長65.08%,累計銷售金融產品19223億元,銀銀平臺結算量5502萬筆,同比增長32.16%,結算金額超3萬億元;資產托管規模9.4萬億元,位居行業前三甲,實現托管中間業務收入43.45億元;金融市場業務尤其是FICC業務強化做市優勢,聯動投資債券、資產證券化等固定收益類產品436億元,同比增長246%,代客外匯衍生產品交易量2437億元,同比增長36%,代客貴金屬業務成交金額2823億元,同比增長31%。
資產質量趨穩向好 風險防御能力進一步增強
自2016年四季度開始,興業銀行不良率逐季下降,2016年末,該行不良率1.65%,較三季末下降0.06個百分點,2017年一季度末又下降0.05個百分點至1.60%,不良發生額和發生率實現雙降,資產質量呈現邊際改善、企穩向好跡象。
2016年該行在嚴格不良資產認定標準,把不良資產做得更“實”的同時,進一步加強集團全面風險管理,構建集團并表管理、集團統一授信體系等風險管理體系,按照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和資產管理三大業務類別建立健全與新型業務格局相適應的風險管理體系。
同時,進一步深化“內控促發展,合規創價值”的合規文化建設,組織開展員工行為“十三條禁令”宣貫落地和“啄木鳥”行動,推進落實“兩加強、兩遏制”回頭看專項活動,積極構建全員全流程內控合規管理體系和長效機制,持續提高內控和風險管理水平,為全行穩健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向不良資產經營要效益,是興業銀行資產質量管理的特色。2016年該行推進特殊資產專業化經營,在總行設立一級部門特殊資產經營部,現已形成一支超過200人的特殊資產經營團隊,2016年末清收重組占各類不良處置的比例達33%,2017年一季度進一步提升24個百分點,達到了57%,遠高于行業水平,從不良資產中挖出的“真金白銀”為全行效益增長也做出了積極貢獻。
值得一提的是,該行風險抵補能力進一步增強,在沒有外源一級資本補充的情況下,2016年末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較年初提高0.12個百分點;全年計提撥備512.76億元,同比增長13.29%;年末撥備覆蓋率210.51%,撥貸比3.48%,處于同業最好水平,風險防御能力持續增強。
多“兵種”聯動作戰提升服務實體質效
2016年是中國經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作為國內主流商業銀行,興業銀行緊抓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牛鼻子”,發揮好金融的輸血功能,扎實服務實體經濟。依托集團化多牌照經營優勢,加強集團業務協同聯動,積極推進債券、信托、租賃、基金、資產證券化等融資工具的創新,有效滿足經濟發展過程中實體企業更加多元化的融資服務需求。
截至2016年末,該行銀信聯動業務余額6705億元,銀基聯動余額4030億元,銀租聯動余額889億元。先后為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提供租賃融資逾800億元,與興業信托、興業基金等子公司聯動參與設立國內規模最大的絲路專項基金——絲綢之路黃金基金、中國鐵路產業基金、福建海洋產業經濟基金等。
去產能方面,該行圍繞產業結構調整要求,進一步實施差異化信貸政策,對煤炭、鋼鐵、電解鋁、水泥、造船等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有壓有保有促,把風險管理與業務結構的調整優化更加緊密結合起來。截至2016年末,該行鋼鐵、水泥、電解鋁、船舶和平板玻璃等五大產能過剩行業各項資產業務余額971億元,較年初下降220億元。
同時,該行依托綠色金融集團領先優勢,堅持信貸、租賃、信托、基金、消費金融多元并舉,積極運用多元化融資產品累計提供綠色融資超過1萬億元,融資余額4944億元,并于2016年成功發行首批500億元綠色金融債券,募集資金全部投向綠色環保產業,促進先進綠色產能的發展。
去庫存方面,該行與子公司興業基金聯合創設發行住房公積金貸款資產支持證券專項計劃,目前已成功發行6期,募集資金37億元,有效助力一批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去庫存。
與此同時,該行還大力發展并購基金、產業基金、PPP基金、資產證券化等資本市場業務為實體經濟拓寬融資渠道,先后參設軍民融合基金、福建省PPP引導基金、技改基金等,新增500億元支持福建省“補短板”重點項目建設,推動實體經濟“去杠桿、補短板”。依托“芝麻開花”中小企業成長上市計劃,推動科創型企業直接融資,助力企業降成本。
在服務實體經濟過程中各子公司核心競爭能力也持續增強,行業地位穩步提升。興業信托管理資產規模達11070.37億元,繼續保持行業前列,凈利潤14.62億元;興業租賃總資產1177.20億元,穩定躋身行業第一梯隊,凈利潤13.81億元;興業基金管理資產規模5006.82億元,較年初增長21.33%,凈利潤4.22億元,同比增長62.63%;興業消費金融公司開業兩年累計放款超過100億元,凈利潤1.02億元。
2017年4月27日,來自興業銀行的消息稱,該行現行服務價目梳理完善工作已近尾聲,市場調節價項目預計減少20項左右,部分服務內涵過去不夠明晰的項目也將在此次完善后進一步明示。
2017年中國私人銀行業發展迎來十周年,4月27日興業銀行攜手波士頓咨詢公司(BCG)發布中國私人銀行發展報告《中國私人銀行2017:十年蝶變、十年展望》,報告顯示十年間中國私人銀行業規模迅速增長,中資商業銀行私行總客戶數已超50萬,管理客戶資產(AUM)近8萬億,但同時也面臨專業能力不均衡、業務模式同質化等挑戰。
近日,興業銀行榮獲英國專業環保網站“環境金融”(Environmental-Finance)評選的“綠色債券獎——最大綠色金融債券發行人”稱號,同時,該行也是獲此獎項的唯一一家中國金融機構。
近日,興業銀行憑借在各項清算業務與托管債券發行承銷業務中的優異表現,被銀行間市場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上海清算所”)連續三年評為“優秀清算會員”,同時還榮膺優秀結算成員、債券凈額自營清算優秀獎等 6項大獎,6名業務人員因貢獻突出榮獲個人獎。
4月18日,興業銀行子公司興業信托攜手該行北京分行與京津冀城際鐵路投資有限公司在北京簽約,參與設立京津冀城際鐵路發展基金。
記者近日從興業銀行了解到,該行跨境資金池系統全面升級上線,實現了對跨國集團企業跨境資金管理的全流程線上化服務。升級后,興業銀行將為跨國集團境內外資金集中管理、調撥,跨境收支經常項下集中收付款、集中結匯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務。
3月30日,興業銀行法律與合規部總經理華兵在“2017國家金融與發展(昆明)國際峰會”演講時作出上述表述。
2017年3月31日,興業銀行攜手樂視控股在北京召開發布會,宣布正式推出TV版“家庭銀行”,將銀行“搬進”千家萬戶,借助樂視電視、樂視盒子等終端渠道為廣大電視用戶提供“產品超市、視頻點播、視頻直播、視頻客服”等在線銀行專屬服務,成為跨界合作,打造互聯網金融生態圈的又一典型。
陽光3月,春暖花開,以“權利·責任·風險”為主題,興業銀行“金融消費者權益日”系列活動在全國各地持續舉行。
上市十年,伴隨中國經濟騰飛,興業銀行以打造“百年藍籌”為目標,跨越發展,向客戶、股東、監管交出了一份不俗的成績單。
2017年3月起,一場名為“‘興航程’2017年合規內控提升年”的活動在興業銀行鄭州分行啟動,該活動覆蓋全行1000多名員工,興業銀行鄭州分行黨委書記、行長劉健親自掛帥任領導小組組長,旨在強化“內控促發展,合規創價值”的內部合規文化。
以往國內企業在銀行開基本戶,不僅要提交諸多原始資料、填寫各式復雜單據,往往還要耗費一兩個小時,耗時費力,但是這一局面正在改觀。
對于信用卡客戶體驗而言,常見的兩大“痛點”一是辦卡手續繁瑣且時間較長,就算是通過網絡自助辦卡,也得去銀行核實身份;二是領到了信用卡,先前的刷卡促銷活動或已過期或者調整。
這是一場向違規行為說“不”的覆蓋全行5萬多名員工的活動,興業銀行行長陶以平親自掛帥任領導小組組長,旨在強化“內控促發展,合規創價值”的內部合規文化,進一步夯實合規內控管理基礎,完善集團合規管理長效機制。
3月10日,全國首批、浙江首單PPP資產證券化項目“中信建投-網新建投慶春路隧道PPP項目資產支持專項計劃”獲得上海證券交易所無異議函,并于3月13日成功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