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訊 2015年11月,中信銀行在業內首推的交易銀行品牌“交易+”,率先提出了“不止于金融”的交易銀行理念。這是中信銀行充分利用中信集團“實業+金融”的綜合競爭優勢,落實“打造最佳綜合融資服務銀行”戰略,實現“做大做強”公司銀行業務的重要舉措。
與傳統銀行業務相比,“交易+”強調“以客戶為中心”,在傳統重視企業財務端服務的基礎上,向企業業務端延伸,實現企業財務端和業務端的并重發展路徑。具體而言,就是圍繞客戶的內外部交易需求,滲透至客戶的業務發展,服務于企業經營的整個交易鏈條和價值鏈條,為客戶提供高效、便捷的一站式解決方案。“交易+”提出的“增強、延伸、整合、互聯”四大理念,就是“在增強企業財務服務的基礎上,向企業的業務鏈條延伸,發揮中信銀行資源整合優勢,構建互聯的交易生態圈”,最終實現“不止于金融”的綜合金融服務供給。
正是基于“不止于金融”的發展思路,中信銀行“交易+”立足于服務實體經濟,助力互聯網背景下的企業客戶轉型升級,下設了e收付、e財資、e貿融、e電商、e托管、e渠道六大子品牌,150余個基礎產品以及16個特色產品,打造全流程、多渠道、一站式、智能化的全新交易銀行服務。
構建“系統為體、營銷為用、團隊為魂”的服務體系
交易銀行要服務好實體經濟,必須從戰略高度上構建起完整而系統的交易銀行服務體系,就是要改變過去交易銀行在商業銀行體系中基礎服務支持的從屬地位,要堅持“不止于金融”的發展策略,遵循“效益、質量、規模”協調發展的原則,通過“創新型發展、差異化發展、專業化發展”的路徑,最終使交易銀行業務轉型并成為商業銀行服務于實體經濟過程中的重要動力引擎。
基于中信“交易+”的發展理念,在堅持“不止于金融”的發展方向下,做好交易銀行最基礎的三個要素:系統、營銷和團隊。那么如何理解和處理好這三個要素,并最終解決交易銀行動力引擎的問題,我們提出了“系統為體、營銷為用、團隊為魂”的業務實踐理論。
“體用關系”是中國哲學特有的一對范疇,呈現出多種維度的構建,有以物質為體、屬性為用的“器體道用”論;也有形而上之道為本體、形而下之器為現象的“道體器用”論;此外,還有內容與形式、主要與次要、常住性與變動性、第一性與第二性等多種維度。
就“交易+”而言,首先是“系統”,既可以認為是一種器的存在,這是注重系統的物質性;也可以認為是一種思想的存在,這是注重系統的理論構建。其次是“營銷”,我們不能理解成單純的銷售,而是包涵品牌、產品、推廣、服務、培訓與支持的綜合概念,既可以認為是一種作用與屬性的存在,也可以認為是一種基于本體呈現出來的現象。于是,從“體用關系”的哲學范疇,思考交易銀行的業務實踐,可以總結為:系統為體、營銷為用。而“團隊為魂”是對交易銀行體用關系的補充,是體現專業化團隊之于交易銀行發展的重要作用,也是用“體、用、魂”三元模式把體用范疇的兩種涵義在一定程度上的綜合。
體用一源,顯微無間。就交易銀行而言,沒有營銷的系統,便成為空中樓閣,無論多么精致,終歸無用;沒有系統的營銷,便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末,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而團隊是交易銀行建設的主觀能動所在。
所謂系統為體,是指系統建設既是支持,又是動力。以滿足客戶需求為基礎的建設,便是支持;在滿足客戶需求基礎上,為客戶創造需求或者引領需求的,便是動力。中信交易銀行的系統建設以“客戶為中心”,以互聯網的發展趨勢為基礎,以“不止于金融”為方向,既要解決歷史問題,又要解決發展問題;既要解決增強問題,又要解決延伸、整合與互聯問題;既要滿足客戶需求,又要引領客戶需求;既要有時代性,又要有前瞻性;既要同業對標,又要超越同業。基于此而建設的中信交易銀行系統,不僅僅是服務支持,更是動力之本。
所謂營銷為用,是指營銷推動是發動機的動力輸出,是有效的動力牽引,也是過去被忽視的動力來源。正是因為如此,在強化系統建設的基礎上,營銷推動將成為交易銀行下一步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之一。營銷推動的建設,要讓客戶知道有、希望有、不能沒有,以及有而廣之。要實現這樣的效果,除了系統本身的建設外,更需要交易銀行營銷體系的整體構建。營銷推動涉及的范疇較多,涵蓋了產品維度、客戶維度、營銷維度和服務維度。產品建設是營銷建設的核心要點之一,也是重要的動力基礎,要批量地創造產品,上線產品,系統地構建服務支持體系,通過豐富的產品、有效的管理、及時的響應、體貼的服務、高效的維護等來滿足客戶對系統使用和體驗的需求。
所謂團隊為魂,是指交易銀行的建設發展,離不開專業化的業務團隊。金融性行業不同于生產性行業,金融行業中人的因素往往具有決定性價值,所以交易銀行之魂,不在于系統,而在于團隊。“系統為體、營銷為用、團隊為魂”,一個具備專業技能和專業能力的交易銀行團隊,是交易銀行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和重要保證。相比其他業務領域,交易銀行的專業團隊具有專業要求強、經驗要求高、培養周期長、行業資源稀缺的特點。打造一支有專業能力、有戰斗能力和有預判能力的交易銀行團隊,是交易銀行業務發展最為關切的問題,決定了其核心競爭力。
中信銀行推出“交易+”品牌,提出“不止于金融”的發展理念以及“增強、延伸、整合、互聯”的理念詮釋,著手構建以客戶為中心、以系統為基礎、以營銷為驅動、以團隊為核心的交易銀行業務體系,旨在打造國內一流交易銀行。
助力企業“財務管理、經營模式、商業模式”的全面轉型。
隨著全球互聯網科技的崛起,轉型已經成為時代的主題。如何在新的歷史時期,提升企業經營效率,是當前企業經營轉型過程中的重要課題。交易銀行業務的發展,以及中信“交易+”的推出,正是順應這一歷史時期的企業轉型發展的動力來源。
中信“交易+”可以增強企業財務端,增強企業資金的經營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可以有效促進企業資金鏈的良性循環,助力企業財務效益的提升。中信“交易+”推出的“e財資”系列產品,就是對企業財務端應用能力和體驗的增強,推動企業財資管理線上化和智能化,更好地提升企業資金的使用效率。例如,“e財資”的現金池產品,能夠最大限度降低集團企業總體持有的凈頭寸,具有資金統籌管理、分配效率高、匯兌成本低等特點,實現對集團企業下屬各子公司或組織機構現金的實時管控,有效節約企業資金成本;“e財資”中以“流動管家”為代表的系列對公理財產品,能夠解決企業不同階段、各類狀態的存量資金理財需求,增強企業資金的財務收益,“流動管家”實現了T+0的理財資金進出,收益率高,對于企業流動性資金的有效管理和收益提升有著很強的應用價值;“e財資”的“跨境管家”,是基于企業國際化的大背景,提升企業跨境資金的有效管理和高效收付的交易銀行產品,幫助企業實現全球范圍內的資金主動歸集、調撥與管理。
中信“交易+”可以延伸企業業務端,整合與企業經營相關的各項資源,助力企業經營模式的轉型,這其中涵蓋了線上線下模式的轉型、產供銷模式的轉型和信息與資金歸集模式的轉型。“交易+”推出的“e貿融”系列產品,就是基于企業業務發展與轉型的需求,幫助企業開展線上業務的拓展,使金融服務從財務端延伸到業務端,使互聯網技術從社會生活向產業轉型拓展,實現企業產供銷經營模式、信息歸集模式、資金服務模式的轉型升級。例如,中信銀行的汽車金融大單品,就是將金融服務嵌入到汽車產業的產供銷全過程,圍繞著汽車制造商、經銷商、終端消費者,整合產業與金融資源,提供覆蓋生產、流通、消費等各環節的綜合金融服務,從而實現疏通產業通道,避免積壓庫存,縮短周轉時間,提高資金效率的效用價值,較大幅度帶動了汽車及相關產業的轉型發展;中信銀行與海爾、新秀麗等生產制造類企業合作創新,的海爾,試圖達成制造類企業由傳統的“以產定銷”模式向“以銷定產”模式的重大轉型,該類項目以全流程線上訂單、線上融資為核心,以大數據為依托,實現了對制造企業經銷商真正意義上的線上下單與秒級融資,提升了核心企業的產銷銜接能力,助力供給側改革的深入實施;中信銀行推動的寧夏公共資源交易項目,順應政府行政管理改革要求,通過嵌入中信線上金融服務實現了傳統招標流程的再造,使得投標過程的資金流和信息流智能匹配、管理合規、安全便捷,為電子政務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撐。
中信“交易+”可以整合商業資源,構建互聯的商業生態圈,助力企業商業模式的轉型,這其中涵蓋了企業由單一經營模式向綜合服務提供商模式的商業轉型,從產供銷單線模式向商業綜合生態模式的轉型。“交易+”推出的“e電商”系列產品,就是基于企業商業模式在互聯網背景下轉型與拓展的需要,為企業提供可行的轉型模式和拓展空間,從而改變企業單一經營的狀態,最大限度地整合商業資源,實現綜合化經營生態圈的構建。例如,中信與五礦集團協同合作的五礦鑫益聯項目,就是助力五礦集團從單一的貿易商向交易平臺服務商的轉型,通過整合五礦鋼鐵貿易和中信金融服務資源,構建含線上交易、大數據、數碼倉、數據質押等的綜合網絡生態平臺,為五礦由資金、資源驅動型向服務、創新驅動型轉變奠定了堅實基礎;又如與成聯耐材電子商務公司的合作,將中信線上金融服務嵌入其互聯網運營,使該公司從專業信息服務提供商向專業垂直綜合電商轉型。
此外,中信“交易+”還有“e收付”和“e渠道”系列產品,這類產品是交易銀行的基礎產品,也是實現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支撐層產品,通過對線上收付功能與渠道的豐富與強化,提升交易銀行的安全性和便捷性,提升渠道功能的模塊化和多樣性,為“e財資、e貿融、e電商和e托管”的實現提供更為強大的支持和保證。
中信“交易+”的實踐證明,交易銀行是商業銀行公司業務轉型的趨勢,是銀行供給側的主動改革,是助力實體經濟轉型發展的動力引擎。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實體經濟將會產生大量新需求;隨著客戶需求多樣化的加深,對于銀行金融產品差異化的要求也隨著提高,這給金融業發展帶來新機遇,促使商業銀行適時調整經營理念、組織架構、產品體系和營銷模式,圍繞著“信用中介、服務中介”的角色定位和“從財務端向業務端延伸”的發展方向進行戰略轉型,充分發揮互聯網、物聯網、移動技術、大數據技術等在金融創新中的應用,拓寬為實體經濟服務的渠道和領域,提高金融服務效率和供給質量,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不斷解客戶之“惑”,減客戶之“痛”,提升金融功能與產業轉型升級的契合度,實現經濟轉型背景下銀企雙贏。
展望未來,隨著金融改革的推進、互聯網金融的拓展,交易銀行的理論建設和服務水平將不斷提升。中信銀行將以打造“最佳綜合融資服務銀行”為己任,堅定不移地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努力創新服務模式,搭建開放性、跨市場的金融平臺,提高資源整合能力,做大做強公司金融業務,不斷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交易銀行業務發展路徑,為中國企業和中國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做出自己的貢獻。(文/中信銀行副行長 楊 毓)
隨著CRS即將正式實施,全球私人財富結構配置將受到影響,高凈值客戶在CRS背景下如何更好地進行財富規劃及稅務籌劃,已成為私人銀行客戶高度關注的問題。
近日,中信銀行鄭州分行被中國銀行業協會評為“2016年度中國銀行業法律風險管理工作先進單位”。
在辦理流程方面,申請人前往中信銀行辦理借記卡并開通USBKEY證書版個人網銀,登錄中信銀行個人網銀,點擊在線貸款申請。
3月9日,由中國科學院《互聯網周刊》、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eNet硅谷動力主辦的2016《互聯網周刊》年度人物及年度產品頒獎典禮在北京棕櫚泉國際俱樂部隆重舉辦。其中,中信銀行金融門戶斬獲2016《互聯網周刊》年度產品獎。
40余人驅車來到劉口鄉“全國文明村”劉燦村,開展義務幫助農戶種植桃樹的活動。陽春三月、風和日麗,志愿者與村兩委干部一道,挖坑、植苗、培土、澆水……
公積金繳存記錄可作為個人消費信用貸款的憑證了。筆者日前從中信銀行廣州分行獲悉,針對公積金繳存客戶,該行首創的“公積金網絡信用消費貸款”,無需任何紙質材料,一般2分鐘就能完成審批、放款通過與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數據對接。
作為一家具有公眾影響力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中信銀行圍繞首都“四個中心”功能定位,踐行“服務大眾、造福民生”理念,從線上線下兩個維度出發,全面提升金融服務的質量與效率,扎實創建大眾滿意金融服務。
3月1日,中信銀行與國家旅游局在北京簽署《促進旅游產業發展 支持旅游扶貧工程戰略合作協議》,共同發力精準扶貧。
中信銀行“薪金煲”推出的“基金智慧投資賬戶”服務,使客戶能夠直接投資于一攬子基金產品,帶來更完善的投資體驗。
記者從中信銀行廣州分行了解到,2017年,恰逢中信銀行成立30周年,30年來,中信銀行致力于提升專業化能力和服務水平,以建設“最佳綜合融資服務銀行”為愿景,取得了一項又一項殊榮。
在日前舉辦的第三屆中國互聯網金融發展戰略研討會上,來自人民銀行、國有商業銀行、城商行、農信社及研究機構與企業的嘉賓匯聚一堂,就金融互聯網轉型進行了深入研討。
研究顯示,資產配置對投資組合業績的貢獻率達到90%以上。中信銀行“薪金煲”推出的“基金智慧投資賬戶”服務,使客戶能夠直接投資于一攬子基金產品,帶來更完善的投資體驗。
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推動下,"互聯網+"帶動了新的投融資服務模式,中信銀行以互聯網思維優化經營模式,對網絡金融服務產品和渠道進行整合升級,推出了“公積金繳存人網絡信用消費貸款等一系列互聯網金融產品。
近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南陽市中心支局發布了《關于2016年銀行執行外匯管理規定考核情況的通報》,中信銀行南陽分行從12家外匯指定銀行中脫穎而出,繼2014和2015年之后,再次被評定為A類銀行。
近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南陽市中心支局發布了《關于2016年銀行執行外匯管理規定考核情況的通報》,中信銀行南陽分行從12家外匯指定銀行中脫穎而出,繼2014和2015年之后,再次被評定為A類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