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訊 報名、繳納學費、查詢課表和成績單、家校互動……大學生在校的主要活動通過手機動動手指就能搞定,興業銀行開發的“智慧校園”云平臺一經推出,其便捷、高效、簡單的線上操作便“碾壓”傳統方式,深受師生家長的歡迎。
“智慧校園”是興業銀行面向教育行業推出的綜合金融解決方案。目前已覆蓋復旦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內蒙古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常熟國際學校等23省300余家教育機構。
該產品包含學雜費繳交、自助報名、校友基金會、校園商圈、成績查詢、課表查詢、家校互動、資訊發布等服務,為學校各類場景提供全面支付結算解決方案。家長、學生只需通過校園網站、微信公眾號、校園APP登錄,即可實現一點接入,隨時隨地盡享繳費、充值、消費一站式服務,為學生營造更好的學習生活環境。
“智慧校園”支持多銀行、多渠道、多方式繳費,自助管理收費項目、交易狀況實時查詢、系統自動對賬等功能多方位滿足學校收費需求。此外,“智慧校園”提供的家校互動功能方便了學校與家長間的溝通,家長可隨時隨地了解學校提供的信息。
借助“智慧校園”平臺,老師可以高效便捷地進行學籍信息管理、學校架構管理、收費項目管理、對賬管理以及信息查詢等移動辦公;家長、學生可以足不出戶完成費用繳交、成績查詢、了解學校動態,真可謂“云平臺、易支付、快對賬、好服務”。值得一提的是,興業銀行“智慧校園”還為學校建立校友捐贈平臺,面向社會公開捐贈基金項目及資金流向,建立校友愛心圈,并可實現廣泛的社會宣傳。
近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求,“要在控制總杠桿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業杠桿率作為重中之重”。
“從線上申請到放款不到一周時間,解決了公司的燃眉之急,真是幫了我大忙。”年輕的農民創業者王偉(化名)提到興業銀行“稅e貸”時感慨道。
國內首家赤道銀行——興業銀行在綠色金融領域再次發力創新,以電子化作業方式領跑同業。近日,興業銀行正式上線業內首個自主研發的綠色金融專業支持系統,該系統將為興業銀行打造綠色金融集團奠定扎實的技術基礎。
日前,記者從興業銀行了解到,該行新一代企業網銀“融資直通車”自助“循環貸”系統已于近日完成升級并順利上線,該系統的上線增強了小微企業貸款支付自主性,解決了貸款地域限制問題,并可以實現小微企業“循環貸”與其他小微特色產品的組合使用,為客戶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服務方案。
日前,記者從興業銀行獲悉,該行1-11月新增公募基金托管52支,當年托管公募基金新增發行規模656.15億元,較上年末增加49%,增速位列股份制商業銀行第一。
近日,首屆綠碳發展峰會暨頒獎活動在上海舉辦。國內綠色金融先行者——興業銀行憑借在碳金融產品與服務領域的不斷創新,被主辦方授予第一屆綠碳獎——“最佳碳金融創新獎”,成為該行十年綠色金融探索路上斬獲的又一殊榮。
近日,隨著中信建投證券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交易,興業銀行首單私人銀行 “跨境投資咨詢服務”項目正式落地,為4名超高凈值客戶獲配中信建投H股1600萬美元的額度,滿足了客戶境外資產配置需求,標志著該行私人銀行“咨詢驅動”戰略成功向境外延伸,私人銀行服務水平和能力得以進一步提升。
12月13日,由中國經營報社舉辦的2016(第十四屆)中國企業競爭力年會暨金融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作為擁有最多金融牌照的國內銀行集團之一,興業銀行穩步推進市場化、綜合化、集團化、國際化發展,激發轉型創新活力,成為股份制銀行資產龍頭,盈利能力始終保持業內領先,一舉榮獲“卓越競爭力金融控股集團”和“卓越競爭力股份制商業銀行”兩項大獎。
為落實監管政策,支持困難企業“取暖”過冬,興業銀行鄭州分行積極動員多部門力量,積極開展了“暖冬行動”,深入困難企業摸底調研,并認真落實相關政策,做到雪中送炭。
現代經濟中,家族企業是最普遍的組織形式。據調查,我國90%以上的私營企業是家族企業,但“富不過三代”這句古訓在某種程上反映了家族企業的困境:渴望基業長青,但通往百年老店的道路崎嶇坎坷。究其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在于家族企業繼承人問題。
12月8日,由金融界主辦的第五屆“2016年領航中國年度論壇暨年度評選頒獎盛典”在京舉行,興業銀行一舉斬獲“杰出中資銀行獎”、“社會責任獎”、“杰出財富管理獎”、“杰出托管銀行獎”等四項大獎。
國務院常務會議近日表示,目前全年鋼鐵煤炭行業化解淘汰過剩落后產能的任務基本完成,企業經營狀況得以改善。
記者從興業銀行獲悉,截至2016年12月1日,該行非金融企業債務工具(以下簡稱“債務工資工具”)主承銷規模突破4000億元,近五年復合增長率近30%,承銷規模穩居股份制銀行第一,全市場第三。
近日,興業銀行面向個人投資者發行的首期“萬利寶-綠色金融”理財產品第一次開放申購和贖回,短短六天募集理財資金一百多億元,受到投資者的熱捧。
未來興業銀行還將繼續推進“智慧醫療”服務創新,構建孕檢提醒、兒童疫苗提醒、新生兒檢查計劃提醒、智能導診、醫囑提醒、病歷查詢、產程報告提醒、住院點餐等更多場景化應用,把醫院搬到“指尖上”,真正實現“智慧醫療飛入尋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