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訊(記者 趙惠 通訊員 曹莉)近年來,郵儲銀行漯河市分行牢固樹立“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的經營發展理念,堅持服務“三農”、服務中小企業、服務社區的市場定位,持續加大信貸有效投放,積極推進普惠銀行建設,有力地促進了漯河經濟的快速發展。截止2016年10月末,該行各項貸款余額33.71億元,較年初增長46.32%,同比增幅30.53%,兩項指標均排全市同業機構前3名,為地方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加快“小額貸款”投放,滿足群眾資金需求
該行以郵儲快貸通為切入點,轉變觀念,創新模式,全力打造“好借好還”支農貸款品牌,并借助“二掃五進”拓展營銷活動的開展,深入開展“走村串戶”營銷活動。
加大“涉農貸款”投放,扶持農民發家致富
該行圍繞新型農業現代化發展主體,加大對家庭農場、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農戶經營等涉農貸款的投放,充分彰顯郵儲銀行服務三農的服務宗旨,大力扶持轄內農民發家致富。
加快“微企貸款”投放,助推小微企業發展
加大對小微企業的信貸扶持,解決小微企業發展的關鍵性問題,是當前金融服務的一項重要課題。該行充分發揮立足當地、經營靈活的優勢,不斷增加對區域主導產業、新興產業的信貸投入,積極為小微企業客戶提供信貸支持與個性化服務。
加強“個貸需求”投放,激活當地消費市場
自該行開辦個人住房貸款業務和汽車按揭貸款業務以來,為滿足居民購房、購車的消費需求,并根據個貸市場需求特點,積極推出“公務貸”、“消費貸”、“創業貸”、“幸福貸”等個人貸款品牌,極大地方便了多元化個人貸款需求。
夯實普惠銀行建設,多策并舉惠及民生
該行以“三大工程”為依托,以建全服務網絡為目標,借助科技支撐,加大ATM機、POS機等設備的布放力度,大力開展手機銀行和網上銀行業務,加快農民金融自助服務點建設等,實現農村金融設備全覆蓋,有效解決了資金結算“瓶頸”,讓農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普惠金融帶來的便利。
2016年,身處中心城區的睢陽區科學謀劃,加大投入,大力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在財政吃緊的情況下,該區采用PPP模式等,創造性地引入社會資本,破解資金難題,為公眾提供更加優質的市政基礎設施服務。
中國經濟持續下行已有五年多,距離觸底還需滿足三個條件,結構性改革是殲滅戰更是持久戰,未來經濟很難有強勁的反彈趨勢。同時他還透露,房地產投資正在逐步見底。
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 一方面我國經濟發展基本面是好的,潛力大,韌性強,回旋余地大,另一方面也面臨著很多困難和挑戰,特別是結構性產能過剩比較嚴重。筆者認為,只要政策配合到位就大有可為,實現經濟增長的“好牌”還有很多。
中國經濟在經受不期而至的世界金融危機沖擊之后,走到了一個自身“潛在增長率”下臺階而“矛盾凸顯”對“黃金發展”瓶頸制約日趨嚴峻的新階段。
近期中國經濟增速持續下行,最關鍵的因素之一就在于房地產投資不斷萎縮,而背后的直接原因正是房地產市場庫存過高。
都說今年很“冷”,到底有多“冷”,數據會說話:12月3日,來自河南省統計局的數據稱,1~10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829.17億元,同比下降0.2%,較1~9月回落0.3個百分點,其中,全省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5.04億元,同比下降85.6%。
經濟下行,資本寒冬,越來越多的企業面臨著生死大考,能活著已經不易。媒體在這樣的關鍵時候,如果不能承擔起引導方向,鼓舞士氣的社會責任,那么也絕不能毫無底線原則地落井下石。
10月19日,省長謝伏瞻主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研究分析前三季度經濟形勢,安排部署第四季度經濟工作。
中國經濟再次被置于聚光燈下。19日公布的三季報顯示,GDP增速首次“破7”,為6.9%,引來各方關注。
10月15日,全省省級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動員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在省政府召開。
中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10日在此間談到中國經濟結構轉型時強調,“我們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世行首席經濟學家考希克·巴蘇表示,此次上調是為了反映2005年以來全球出現的價格上漲。世行參照當今世界最窮國的平均通脹水平,提高名義貧困線,而實際貧困水平則保持不變。
省統計局剛剛公布的各項數據顯示,8月份我省經濟指標保持平穩增長,積極因素進一步累積。
國家統計局13日發布的一系列數據顯示,8月工業生產略有回升但壓力猶存,投資增速繼續回落但結構有所優化,消費市場穩中向好。分析人士認為,當前經濟下行壓力持續,部分指標出現波動,保證7%的經濟增長仍需穩增長政策發力。
5年陣痛期,“陣”是周期,“痛”是代價,我們不可能“動大手術”,用“瀉藥”;也不可能繼續依賴刺激政策,用“補藥”。經濟結構調整事關全局,需要對未來和改革多一些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