貸款合同約定,每月15日為還款日,那么15日當天還款行不行?哈爾濱市民劉偉在當地工商銀行的一段經歷顯示,在還款日當日還貸也可能被銀行認定逾期并納入個人信用報告。
《經濟參考報》記者進一步采訪了解到,商業銀行的貸款合同中很多并未明確約定還款日最后還款時點,而這與銀行統一扣款的技術問題疊加,為還款人的信用記錄埋下了隱患。
業內人士建議,各銀行應當優化自身系統、明確合同約定并考慮引入“容時”機制,防止消費者合法權益受到侵害。
無奈“被失信”
幾年前,劉偉與工行哈爾濱房信支行簽訂了個人購房借款合同。據這份由銀行擬定、雙方簽字蓋章的格式合同約定,“每月15日為還款日”,“在每期還款日前,借款人應向還款賬戶中足額存入應償還的貸款本息”。
劉偉說,今年4月他應歸還貸款1355.52元,而15日之前的幾天,他就將超過這一金額的錢存入了還款賬戶。15日白天,銀行一直未從賬戶中扣款。15日20時許,由于他想歸集整理一下自己名下多個賬戶的資金,就將還款賬戶中1500多元轉至他名下的其他賬戶中。
劉偉說,20時30分許,他的手機收到工行發來的短信提醒,顯示還款賬戶被扣除了一百多元,這讓他想起剛轉出的錢是原本用來還貸的。在十分鐘之內,他就將1500多元轉回了還款賬戶。
房信支行出具的情況說明也證實了劉偉的說法。這份說明寫到,借款人劉偉應于4月15日歸還我行貸款2筆,金額1355.52元。在4月15日20:32前該還款卡一直有錢,可以足額歸還我行貸款。但由于借款人想歸集整理一下自己名下所有賬戶資金情況,4月15日20:32在網上將該還款賬戶的1500元轉入其名下的另外一張卡上。20:36客戶收到短信提示工商銀行扣款130元,這時客戶才意識到他將歸還貸款的錢轉出了,客戶在20:41即將1560元又轉回到還款賬戶中。
“由于我行每日只批量扣款一次,15日不會再扣款,只能16日再扣,所以借款人并非惡意不歸還我行貸款。”這份說明最后稱。
15日當晚,擔心被認定逾期的劉偉就撥打了工行95588熱線并聯系房信支行的客戶經理,然而,他的個人信用報告還是記錄了這次“失信”。此后,他連續就此提出異議,但直到5月底才得知自己的逾期記錄被刪除。
劉偉的遭遇并非孤例。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僅2013年以來,就有《洛陽晚報》、《大連法制報》、《齊魯晚報》、《東南快報》、《廣州日報》等媒體報道過類似案例。《齊魯晚報》去年底的一則報道稱,一位濟南市民因買車在一家銀行貸款,因為多次在還款日的下午去還款,3年里被記錄了12次逾期。《洛陽晚報》在今年初的報道中走訪了當地多家銀行:工行、建行表示還款日24時前還款均不算違約,但交行、農行、洛陽銀行、中信銀行則各有不同要求。
進入6月以后,連續高燒兩個多月的深圳樓市開始退燒。多位購房者告訴記者,訴訟并不是想拿到賠償金,而是希望通過法律手段,讓房主繼續履行合同完成交易,因為違約金已無法抵消房價上漲幅度。
代表資本市場利益的牛市與代表間接融資市場的銀行,畢竟是矛盾對立統一體,存在此消彼長的關系。總的來說,銀行對牛市來臨不宜驚慌失措,應正確把握正反兩方面影響,因勢利導,揚長避短,最大限度地爭取經營主動權。
6月9日港股午后收市,匯控即拋出重磅重組方案,從而令這場持續了四年多的“大笨象轉身”之戰,變得更加激動人心。
目前銀行業出現降薪現象,不少銀行調整薪酬任務考核指標,員工工資減少,部分分支機構人員流失甚至高達50%。
在此之前,中國人壽集團與中國人壽股份合計持有民生銀行19.6億股,占其總股本比重為5.73%。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安邦連續12次增持民生銀行股份時,中國人壽也恰在此間大舉增持該行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