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銀行業發展的整體看,存款保險制度建設通過打破過去的“隱形”擔保,有助于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和有效競爭,也有利于進一步提升我國銀行的財務指標和運行質量,使得監管部門更有效地實施市場化的宏觀和微觀監管。
存款保險制度自5月1日正式實施,各界對其影響也是眾說紛紜。我們認為,新制度只是當前一個重要的“補缺”,無論對其積極作用還是可能的影響,都不用過于夸大。
需要承認的是,存款保險制度的建立,首先將會促進銀行業的公平競爭。例如,原來國有控股銀行享受更高的政府隱性擔保,這對各類地方商業銀行、中小股份制銀行、信用合作類金融機構、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等都相當不利。存款保險的建立將有效地改變這一不正當競爭體制,有利于完善我國金融機構的市場退出機制,提高整體上提高金融業效率。與此同時,對實體企業也會產生間接的積極影響。建立存款保險制度,雖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外部組織(有關部門)對金融機構的救助。但是卻是一個重要的起點,促使政府從行政性的“父愛主義”思維來管理金融業,逐漸轉向運用市場化的金融規則。
應該說,通過建立存款保險制度,長期來看大型國有控股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其他中小銀行、民營銀行將面臨更加平等、透明的保障體系,有助于強化公眾對于中小銀行和民營銀行的信心,而中小民營銀行又是支持中小微企業的重要主體,因此有助于良性循環。當然,這既需要改革過渡的適應期,也需要監管部門的正確引導和穩定公眾預期。
還要看到,存款保險制度并不會給老百姓帶來更大風險。一方面,存款保險制度實施不會引起大規模存款搬家。所謂存款搬家,主要包括兩方面的討論:一是會否因為擔心小銀行出現風險,而使其存款流向大銀行,二是對于存款保險無法覆蓋的資產,是否會向銀行之外的資產發生轉移。對此我們看到,一方面,我國小銀行存款來源主要是小微企業和小規模客戶,一般低于50萬,很大程度上可以被存款保險制度覆蓋,小機構即使出現問題也能被保障,所以小銀行存款大規模流動可能性不大。另一方面,存款保險制度沒有覆蓋的50萬以上的賬戶,大多是高凈值人群和大企業賬戶,除了部分人群可能把存款分散到多個銀行,其余一般都選擇大銀行、私人銀行或者專業財富管理機構進行資產管理,這些機構綜合實力和品牌信譽度較高,這部分企業和人群不會因為推出存款保險制度就大規模轉移資產。與此同時,從國際經驗來看,很多國家在推出和調整存款保險制度的過程中,也沒有出現明顯的存款搬家狀況。
另一方面,實現限額償付并不是50萬以上存款就沒有安全保障。這是因為從銀行業發展的整體看,存款保險制度建設通過打破過去的“隱形”擔保,有助于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和有效競爭,也有利于進一步提升我國銀行的財務指標和運行質量,使得監管部門更有效地實施市場化的宏觀和微觀監管。在整個銀行業發展前景“水漲船高”的情況下, 實際上更加有利于對公眾利益的保護。同時,即便是個別金融機構出現問題,那么通過監管部門來主導進行包括重組并購在內的制度安排,同樣能夠實現對存款人利益的后續保護。 楊濤(中國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員)
在高管限薪潮、銀行業績下滑、增速下降的背景下,有3家銀行平均薪酬與2013年相比有所下降,16家上市銀行人均年薪31萬元。
普益財富日前發布的銀行理財能力排名報告顯示,2015年一季度,結構性理財產品發行數量出現了小幅下滑,市場占比下降0.6個百分點至9.57%,而收益方面,各家銀行發行的產品“悲喜交加”。
數據顯示,一季度銀行不良貸款率攀升,五大行不良貸款激增501.49億元,幾乎是去年一季度256.48億元的兩倍。“現在的銀行還是比較熱衷做國有企業的生意,雖然利率高不起來,但風險最小”一位廣東金融業內部人士表示。
記者采訪發現,無論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還是地方商業銀行,從去年開始,基層員工的工資收入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商業銀行一般用KPI(關鍵績效指標)指標來考核員工績效,它主要包括日均存款、利潤、貸款收益率、不良率幾個核心指標。
在民間金融方面,車貸還有諸多形式,各種押車貸款、GPS定位等貸款方式層出不窮。截至去年年底,中信銀行、光大銀行等多家銀行都成立了汽車金融中心,各種股權形式的汽車金融公司也達到了18家。